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家警告中國擴建核能風險大

2011年6月15日

福島核電站事故3個月後,歐盟剛剛全面啟動核電站壓力測試,中國已傳出13座正在運行中的核電站已結束安全檢查的消息。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何祚庥向德國《世界報》表示,中國應該告別大範圍核能擴建。

https://p.dw.com/p/11aiq
位於福建中部的福清核電站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Zhang bin fj - Imaginechina

據中國環保部網站消息,中國環保部副部長李干傑近日在會見美國能源部核能助理部長彼得‧萊昂斯時表示,中國核電大檢查從今年4月開始啟動,預計用半年時間完成。其中,第一階段,即對運行中的核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的工作已經完成。

在歐盟各國,對核電站壓力測試的內容主要側重於自然災害,比如洪水、地震、颶風所帶來的潛在危險。人為因素,如發生在核電站範圍內的飛機事故等也被涵蓋在內。中國核電安全大檢查是否也對上述方面進行重點考察,官方並未向公眾透露具體內容。對於中國營運中的核電站已經結束安全檢查的消息,旅居德國的核物理學家費良勇表示質疑:

"我是不太相信這麼快就做出了。最多是某些方面做了一點安全應急系統方面的監測。反應堆安全其實涉及面非常廣,出問題主要出在熱供流體方面,反應堆緊急停止一般一兩秒就可以緊急停堆,但緊急停堆後還有百分之幾的功率,剩餘功率至少在1%以上,1%的功率相當於兩、三萬千瓦,這麼大的能量如果不及時帶出來,堆芯就會燒毀。甚至產生高溫、高壓氣體,一旦沖破安全殼,放射性物質就會溢出,因此事先各方面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破口事故是對反應堆安全影響最大的,無論是地震還是別的原因,可能某些管道發生斷裂,這對反應堆的安全威脅最大。"

核電站選址問題多

地震、洪水、颶風等自然災害被視為對核電站安全最大的考驗。在中國,核電站營運方對核反應堆抗震級別不予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說,他估計中國老的核電站只能抗6.5級地震,在建的第三代核反應堆能夠抗7級地震。但對引起福島核電站事故這樣的9級地震就沒有辦法。另外,對於官方關於今後核電站選址的一些標準,何祚庥也提出質疑。中國一些官員表示,今後核電站只會建在1000年沒有發生過4級以上地震的地方,比如湖南省。何祚庥則指出,湖南剛剛經歷了持續數周的百年大旱,到哪裡去調取冷卻水顯然是個大問題。

核物理學家費良勇贊成中國繼續發展核能,但他也指出:"我覺得中國主要是管理體制不透明,是根據政治風向來決定技術問題。某地該不該修核電站,應該由專家說了算,而不是由共產黨,由黨委說了算。中國說到底是黨指揮一切,也指揮了日常的生活,指揮了科學技術。比如現在核電站的選址是不是合適,是不是由專家決定?我相信中國是沒有那種自由的。"

官方隱瞞核電站真實成本

83歲的核物理學家何祚庥對《世界報》表示,中國能源計劃部門不僅在應對核設施風險方面很幼稚,而且低估了核能其實十分高昂的價格。根據中國發改委審批部門的說法,核能比通過原油獲得的能源最多貴20%。但是,核電站安全成本、鈾的購買、核廢料的處理及最終儲存等所帶來的費用都沒有折算進去。何祚庥說,目前已知的全球鈾礦藏僅能供500個1千兆瓦的核電站運轉60年。而中國計劃在2020年將核電站增加至100座以上,核發電量增加到70-80千兆瓦,到2050年還將增加到400千兆瓦。因此,在鈾礦供應方面,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競爭。何祚庥還開玩笑地說,核廢料最安全的處理辦法是用火箭將其送入太空,但把一噸核廢料送入太空光運費就得花1000萬歐元,更何況中國火箭發射的成功率為95%到96%,也就是說還有掉下來的可能性。

何祚庥認為,經濟增長的壓力和發展不平衡使中國無法象德國那麼乾脆地退出核能,但日本的核事故和德國政府由此作出的退出核能的反應發出了警示訊號,也就是必須打破核能有長遠未來的幻想。

中國官方稱,到10月前還將對28座在建的核電站進行安全檢查,在中國核安全規劃批准前不會審批新的核電站項目,但是,本次核電安全大檢查將帶來何種變化目前無從而知,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暫停歸暫停,中國的核電發展並不會因此止步。

作者:樂然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