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樂之父"海頓逝世200周年

2009年5月31日

200年前的5月31日,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離開了人世。海頓畢生勤奮創作,音樂作品卷帙浩繁,其數量令人瞠目。他至少創作了104部交響樂、4部大型清唱劇、十多部歌劇、數百首歌曲以及大量的室內樂。

https://p.dw.com/p/I0k7
海頓畫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maxppp

海頓在其有生之年就已躋身於最著名作曲家之列,他發明了新的音樂體裁,為音樂巨匠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發展創造了前提。在創作中,海頓不墨守陳規,郁於調式規則,而是將詼諧幽默有機地融入音調的嚴謹形式之中,在這方面難得有人能出其右。然而,直到今天,海頓始終處於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陰影之中,得不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尤其對作為歌劇作曲家的海頓而言更是如此。

當約瑟夫‧海頓於1732年3月31日在維也納東部的羅勞村出生的時候,遇上了極為動蕩的歲月,劫掠、不幸和貧窮是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土耳其戰爭、匈牙利人推翻統治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的暴亂給海頓的童年蒙上了陰影。海頓的父親是馬車工匠、母親是廚師,家中有12個孩子,在經濟拮據的家境中長大。村裡學校的校長、同時也是羅勞村郊區禮拜堂合唱團指揮的弗朗克(Matthias Frank)最先發現了年僅6歲的海頓的悅耳歌喉和音樂天賦,於是請求海頓的父母允許他照料海頓,以便對他進行專門的音樂培養。海頓在弗朗克那裡首次接觸到真正的藝術音樂。

Bildgalerie Joseph Haydn Büste in Eisenstadt Östereich
奧地利艾森施達特的海頓故居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維也納宮廷作曲家約翰‧喬治‧羅伊特(Johann Georg Reutter)也同時是聖斯蒂芬大教堂的樂長,1739年他負責在奧地利各地物色歌童,在途經海茵堡時他立即被年僅7歲的海頓的音樂天賦所感動,於是主動承擔起對這位小歌童的教育和生活費用。8歲那年,海頓被羅伊特帶到了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達官顯貴在那裡享受著豐富的文化生活。海頓留在了維也納,一住就是20年。在維也納的最初9年裡,海頓始終是唱詩班的歌童,業餘時間難得接受拉丁文、宗教、算術和寫作教育,可以說海頓主要靠自學成材。有幸的是當年的聖斯蒂芬大教堂樂隊演奏各種音樂,從教堂音樂、室內樂直至宮廷宴會音樂,這為海頓全面瞭解當年的音樂生活創造了前提。變聲之後,海頓靠當音樂教師為生,由於工作不多,收入有限,海頓只能住在一個無法取暖的閣樓間裡,過著典型的奧地利自由職業音樂家的生活。

與義大利作曲家尼古拉‧波爾波拉的意外相識使海頓的生活發生了轉變。從波爾波拉那裡,海頓真正學會了譜曲,掌握處理調式的最基礎知識。1753年,海頓創作了小歌劇處女作"跛行的魔鬼"。在與費恩貝格伯爵相識後,海頓的筆下又誕生了第一部弦樂四重奏,標誌著風靡18世紀歐洲樂壇的新體裁的誕生。

在1755年至1757年誕生的弦樂四重奏是海頓最早得以印刷出版的作品,它們為海頓在全歐洲的聲譽奠定了基礎。1757年,海頓應聘擔任捷克莫爾津(von Morzin)伯爵府邸中的樂隊指揮和室內樂作曲家, 27歲的海頓第一次擁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頗豐。這時他與自己的心上人-一位假發商的女兒(Maria Anna Apolonia Keller)結為夫妻,但遺憾的是,夫人苛刻蠻橫的性格以及對其事業的不理解致使倆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極為不幸,也使海頓終無子嗣。從此以後,海頓對其他女性愈發地缺乏興趣。但有幸的是,由於收入穩定,使海頓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創作。29歲時,海頓已不再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作曲家。

1761年是海頓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莫爾津伯爵解散樂隊以後,海頓來到艾森施塔特的埃斯泰爾哈齊(Paul Anton Esterhazy von Galanta )伯爵那裡出任宮廷副樂長,不久後擔任樂長,埃斯泰爾哈齊是奧匈帝國貴族中最顯赫的一位,海頓在那裡渡過了一生中最可貴的30年。

埃斯泰爾哈齊有著豐富的音樂收藏,尤其偏愛義大利歌劇,於是在自家宮廷裡建造了一個劇院,由海頓為其創作歌劇。埃斯泰爾哈齊和其繼任尼古拉斯都很厚待海頓。尼古拉斯侯爵周圍聚集著許多達官顯貴,就連女皇瑪麗亞‧特雷西亞也常到府上做客。侯爵對海頓藝術創作的無限信任以及在經濟上的重賞使海頓生活無憂,從而得以在音樂創作上進行各種嘗試。在此期間,海頓總共創作了126首維奧爾琴三重奏。

最令海頓傾心的是弦樂四重奏。海頓經典的弦樂四重奏是由巴洛克時期的三重奏鳴曲發展而來的。由於四重奏便於在家裡演奏,所以除了海頓創立的四樂章的交響樂以外,弦樂四重奏成為當時最走紅的音樂體裁。直到今天,海頓始終享有"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樂之父"的美名。

1781年,年近半百的海頓與莫扎特相識,並結下了深深的友誼。莫扎特自稱自己為海頓的學生,而海頓也公開稱讚莫扎特為他所見過的"最偉大的作曲家"。當海頓第一次欣賞了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後,他立即決定放棄歌劇創作,一如他本人所說,人們很難與莫扎特相媲美。

歌劇"奧蘭多‧帕拉蒂諾"(Orlando Paladino)是海頓創作的最後一部,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一部歌劇。直到今天,這部歡快的喜歌劇一再被搬上舞台。儘管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海頓幾乎從未離開過埃斯泰爾哈齊宮廷,也從未在歐洲其他國家游歷,但18世紀90年代初,海頓的大名已傳遍了歐洲各地。海頓自己也曾表示,離群索居的生活使其藝術得益良多。

Bildgalerie Joseph Haydn Kanalüberquerung
海頓1791年乘船度英吉利海峽前往倫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

1790年9月28日,尼古拉斯伯爵去世,海頓來到了維也納,又接受英國倫敦音樂會經理和小提琴家扎洛蒙(J.P.Salomon)的邀請來到倫敦。倫敦經歷的一切完全不同於海頓此前深居宮牆內的單調生活,已年過60的海頓對所有的一切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在威斯敏斯特的亨德爾音樂節上,海頓欣賞到了這位偉大音樂家的清唱劇"彌賽亞",從此以後,他也開始創作清唱劇。其中"四季"和"創世紀"是最著名的兩部。在從倫敦返回維也納途徑波昂時,海頓結識了年僅22歲的貝多芬,不久以後,貝多芬便成為海頓的學生。但兩個偉人的關係卻並不融洽。儘管貝多芬對海頓的授課極不滿意,但是他還是為海頓創作了三部鋼琴奏鳴曲,作品第二號。

Bildgalerie Joseph Haydn Aufführung der Schöpfung
1808年3月27日海頓參加維也納舉行的清唱劇「創世紀」演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Imagno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海頓創作了幾部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許多歌曲、卡農和眾多的民歌。他改編了3百多首英國和蘇格蘭民歌。海頓的主要成就在於其聲樂創作、清唱劇和歌劇,新的銳氣似乎永不枯竭,並善於開拓獨奏樂器和演奏員的潛力。交響樂極富戲劇效果,富有優雅情趣和睿智,最後的十二部被認為堪稱莫扎特式的完美。1808年3月27日是海頓76歲生日,他再次參加了"創世紀"的節日演出,但在音樂會期間,他離開了現場,他已感到體力不支,這是海頓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終生無後的海頓將全部遺產留給了他的外甥,於1809年5月31日在其位於古姆本道爾夫的住家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Bildgalerie Joseph Haydn Gruft in Eisenstadt
艾森施達特的海頓石棺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作者:Dieter David Scholz/祝紅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