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兒童生活狀況:僅為中間水準

2007年2月15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21個工業國的少年兒童狀況進行了調查和比較,結果表明,德國少年兒童的生活狀況處於中間水準。兒童最受到重視和關心的國家是荷蘭,其次是瑞典和丹麥,名列倒數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國家是英國和美國。

https://p.dw.com/p/9qs2
背上書包上學堂:德國的一年級新生圖片來源: AP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這21個工業國的少年兒童在物質、醫療、教育、與父母和同齡人的關係、生活方式和風險、自我評價等六個方面的狀況進行了比較。結果是,德國居於第11位,處於中游。調查報告指出,德國少年兒童在經濟上落後於其它國家、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時間少、小青年中抽煙人數多於其它國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德國分部負責人西莫尼斯介紹了這份調查報告,調查小組組長、柏林洪堡大學的貝特拉姆教授作了補充說明。少年兒童生活處境最佳的國家除了名列前三名的荷蘭、瑞典和丹麥外,依次還有芬蘭、西班牙、瑞士和挪威。調查報告認為,一個國家少年兒童的物質生活狀況並不僅僅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力量。例如捷克的經濟實力顯然低下,但捷克兒童的物質狀況從整體上來看好於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兒童。在單獨各為一州的德國城市不來梅、柏林和漢堡,孩子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貧困的威脅。最使人擔憂的是德國小青年吸煙現象:六分之一的15歲小青年每周至少抽煙一次,而21個接受調查的工業國吸煙小青年的平均數僅為十分之一。

德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紐帶關係也比大多數國家鬆散。雖然五分之四的15歲小青年每周仍然多次與父母一同進餐,但他們中只有40%人說,父母每周與他們多次談心。在此欄目下,德國居於末位。90%的匈牙利小青年說,父母經常與他們談話,義大利超過了85%。但在與同齡人的關係方面,德國小青年超過接受調查的21個國家的平均水準。而在最後一個領域,即青少年對自己生活狀況的評價和自我感覺,德國處於較前的位置,位於第九,而物質狀況則遠遠落後,處於第十三位。

西莫尼斯批評了德國的政策不利於促進少年兒童的成長。她要求學校施行全日制、為兒童早期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她說:「人人都說要實行有利於孩子的政策,但又不想花錢。這樣的狀況不改變,德國的未來很危險。」貝特拉姆教授說,德國對兒童的政策大多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例如利用這一手段防止勞動市場或養老基金出現危機。

在德國各州,少年兒童的狀況也有很大的差距。在不來梅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州、梅克倫堡-前波默瑞州和柏林州,對兒童的負面影響在增多。在不來梅州,父母雙方失業的兒童是巴伐利亞州的四倍。整體來看,德國東部和北部屬於弱勢地帶。所以,貝特拉姆教授認為,兒童生活條件最差的這幾個州難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現狀。他指出,德國的一些扶助家庭和兒童的政治措施和決策沒有明確目標、執行不力,也沒有互相配合,所以往往收效不大。現在是政治家們應該重視這一問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