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德國大城市「房荒」依舊

2019年7月22日

一項研究顯示,德國雖然在興建大量住宅,但卻建在了錯誤的地方:鄉村地區建房造成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依舊供不應求。

https://p.dw.com/p/3MY0D
Deutschland Neubau in Moabit, Berlin
研究顯示,尤其在大城市,住房建設遠遠跟不上需求增長。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Schön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設在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調查,過去3年德國共新建了28.3萬套住宅,相當於目前住房市場缺口的五分之一。專家認為,如果要完全補上這個缺口,今明兩年必須分別有34萬套住房建成。

該研究所的國民經濟學家根據人口發展趨勢、不同年齡層的住房需求以及目前的空置情況設計出計算模型,來預測各地城市和縣鄉鎮今後一段時間需要新建多少住房,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

大城市供不應求

研究顯示,尤其在大城市,住房建設遠遠跟不上需求增長。例如在科隆和斯圖加特,新建成住房的數量僅為需求量的一半。慕尼黑、法蘭克福和柏林的情況雖然稍好一些,但也低於全德平均水準。

在斯圖加特,新建住房僅能滿足需求總量的56%,慕尼黑的比例達到67%,柏林為73%,法蘭克福78%。研究報告作者亨格(Ralph Henger)和弗格蘭德(Michael Voigtländer)寫道:在上述城市,不僅眼下住房緊缺,而且從長期看,也必須繼續擴大住宅建設規模。

Deutschland | Mieterprotest | Plakat
抗議者打出標語抗議炒房圖片來源: imago/Seeliger

人手不足、規定繁瑣

在明斯特這樣的大學城,住房建設也跟不上發展。原因包括人口大量遷入、市政建設審批部門人手不足、建築規範過於嚴格,以及建築業缺乏專業人才。亨格說,這裡的建房速度遠遠不夠,如果想控制住房屋租金的上漲,這些城市必須加把勁多建新房。

在大都市,關鍵的一點是提供足夠的建房用地,吸引投資商。此外,作者建議一些地方將舊建築改建成住房,聯邦和州政府還應該對科隆這樣財政捉襟見肘的城市提供更多資助,例如投資改善城市和臨近地區公共運輸。因為如果周邊地區的公共運輸四通八達,那麼居住在大城市外圍也會變得更有吸引力,這也會緩解市內住房市場的壓力。

欠發達地區建房過剩

鄉村的情況剛好相反。報告稱,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區住房空間的爭奪戰如火如荼之際,許多經濟基礎薄弱的縣鄉和城市建房過多。在全德國401個縣市級行政區,有69個在過去兩年裡新建房屋的數量超過實際需求的50%。其後果是大量房屋空置。

報告裡提到的另一個好消息是,從長期看,住房緊張的問題整體將有所緩解。作者預計,到2025年,德國的新建住房需求量將回落到26萬套,到2030年降至24.6萬套。主要原因是新增移民數量減少,不會再達到每年40萬的高水準。

葉宣/李魚(德新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