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好聲音》的成功基因

2012年9月29日

憑借著與眾不同的風格,《中國好聲音》已經成為中國娛樂媒體市場上最火的一檔節目。學員的出場費已飆升至數十萬人民幣。而《德國好聲音》的學員可沒有這樣好的「運氣」。

https://p.dw.com/p/16GXw
ARCHIV - In Deutschland wird wieder querbeet gecastet - Hauptschauplatz ist dabei Berlin. Im Studio Adlershof beginnt an diesem Montag (13.08.2012) die Finalrunde für 150 Bewerber für das ProSiebenSat.1-Spektakel «The Voice» (Foto vom 05.01.2012), wie ein ProSiebenSat.1-Sprecher ankündigte. Die Show, die hiermit in die zweite Runde geht, entpuppte sich Ende 2011 als Überraschungserfolg, weil sie trotz Ermüdungserscheinungen zum Schluss recht gute Einschaltquoten einfuhr. Foto: Jörg Carstensen dpa (zu dpa-Meldung vom 10.08.2012)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好聲音》系列選秀節目源自荷蘭,原本是荷蘭媒體大亨德莫爾(John de Mol)旗下製片公司於2010年9月推出的一檔創意選秀節目。其節目形式版權已經被引入包括美國、德國、葡萄牙、土耳其、墨西哥等世界近20個國家。與其他選秀節目不同,評委只憑唱歌的聲音來判斷參賽者的實力。另外,吸引許多人關注《好聲音》系列節目的一大原因是,參賽者不必用自己個人的故事,評委不必用自己充滿惡意的評語來給節目帶來看點。《中國好聲音》系列節目的出現,給已經幾乎奄奄一息的選秀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在影響著其他娛樂節目。用中國媒體人孟非的話來說,中國當下電視節目的現狀基本表現為兩種形式:滅燈和轉椅。

《德國好聲音》用"嚴肅態度來包裝灰姑娘神話"

德國作為《好聲音》發源地的鄰國,比中國更早的引進了《好聲音》的節目格式。與中國的情況類似,《德國好聲音》的出現讓已經對選秀節目產生審美疲勞的觀眾們眼前一亮。節目中據稱來自"草根階層"選手帶著夢想的出色表演以及評委們友好、公平、真誠而又充滿善意的評判讓德國許多多年奮戰在電視製片第一線的業內人士都拍手叫絕。

人們在《德國好聲音》裡,也能看到評委們將手放在紅色按鈕上猶豫不決的情景,也能看到德國靈魂歌手奈杜(Xavier Naidoo)在歌曲結束的最後一刻按下按鈕,也能看到在參賽者演唱即將結束時還沒有一位評委轉身。這些評委們只能憑聲音做出判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位相貌出眾的德國電視劇名演員沒有得到任何一位評委的認可,暗淡出局。

Die Musiker und Coaches der ProSieben-Castingshow "The Voice of Germany", Alec Völkel (l-r), Sascha Vollmer (beide von BossHoss), Nena, Xavier Naidoo und Rea Garvey, posieren am Mittwoch (04.01.2012) in Berlin für den Fotografen. Die Live-Shows finden am 05. und 07. Januar 2012 statt. Foto: Jörg Carstensen dpa/lbn +++(c) dpa - Bildfunk+++
《德國好聲音》評委老師全家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媒體研究學者珀爾克森(Bernhard Pörksen)在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出品人德莫爾明白,選秀節目中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因為裡面有讓人可以預測到的故事,事先編排好的攻擊以及永遠由工作狂,怪異偏執狂以及失敗者組成的團隊。"所以他認為《好聲音》系列節目是這種選秀節目中的一個"反叛"。珀爾克森是《選秀社會》一書的作者,在他的眼中,《好聲音》系列節目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是因為"德莫爾用嚴肅的態度來包裝灰姑娘變公主的神話。並且注重觀眾對選手的直接認同感。"

但同時也有批評的聲音指出,《德國好聲音》的概念和現實之間存在著衝突。這原本應該是一個讓"潛在人才"展現才藝的平台。但真正上台演唱的卻是一堆專業人士。甚至有人提出,《德國好聲音》應該改名叫《第二次機會》才對。

Der "Voice of Germany"-Finalist Max Giesinger posiert am Mittwoch (08.02.2012) vor dem Brandenburger Tor in Berlin. Das Finale findet am 10. Februar 2012 statt. Foto: Jörg Carstensen dpa/lbn +++(c) dpa - Bildfunk+++
《德國好聲音》決賽選手吉辛格爾(Max Giesinge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好聲音》改變命運

闖入《德國好聲音》決賽的吉辛格爾(Max Giesinger)就是這樣一位獲得了"第二次機會"的選手,今年24歲的他在上中學期間就和好朋友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高中畢業後,曾經在澳洲和新西蘭做過街頭樂手。隨後在申請入讀德國一家流行音樂學院時敗下陣來,沒能通過錄取考試。但自從他登上《德國好聲音》舞台的那一刻開始,就受到觀眾的歡迎,並通過他們的支持一直挺進決賽。現在的他正經歷自己夢想成真的喜悅,在德國各大城市舉辦輪回演出,併發售唱片。回想起當時參加《德國好聲音》的動力他說:

"這個節目全新的概念吸引了我,我覺得這幾年的那些選秀節目特別沒勁兒。因為它們注重的不是歌手和音樂,而是一些與歌唱無關的故事。"

《德國好聲音》改變了吉辛格爾的生活,他現在每天要做的事情是籌備組織演唱會,錄製唱片,參加歌迷活動,參與設計製作衍生商品。吉辛格爾表示,雖然他的生活和超級巨星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星期天對於他來說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

Berlin/ ARCHIV: Die Saengerin Ivy Quainoo singt in Berlin waehrend des Halbfinales der Castingshow "The Voice of Germany" (Foto vom 03.02.12). "The Voice Germany"-Gewinnerin Ivy Quainoo geht im Mai auf ihre erste Deutschland-Tournee. (zu dapd-Text) Foto: Timur Emek/dapd
《德國好聲音》最後的勝利者Ivy Quainoo圖片來源: dapd

讓吉辛格爾最難忘的是他的導師奈杜。雖然這位嗓音獨特的靈魂歌手已經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流行樂明星,但卻一點都沒有明星的架子。希望自己掌握命運的吉辛格爾現在和導師基本上已經不再聯繫,因為他也"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覺"。

如果相信《中國好聲音》的製片方關於學員出場費已經達到幾十萬的說法。與其相比,《德國好聲音》的學員們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吉辛格爾聽到了中國同仁們收入後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這簡直和德國是兩個世界。"能賺取這樣高額出場費的恐怕只有《德國好聲音》的第一名"。

作者:任琛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