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媒體關注梅克爾對華態度

2005年11月14日

胡錦濤訪問德國時正值德國新舊政府交替,所以德國媒體十分關注以梅克爾為首的新政府將執行什麼樣的中國政策。德國的日報上周周末寫道:

https://p.dw.com/p/7Rv4
你方唱罷我登場圖片來源: AP

「胡錦濤強調說,未來的聯邦政府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重視連貫性,他很高興。曾參加梅克爾與胡錦濤會晤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外交政治家普弗呂格說,由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組成的政府將維持和擴大德中兩國密切的經濟和政治關係,但不會迴避人權問題。此前,普弗呂格就已宣佈,大聯合政府不會重申以前由施羅德代表德國單方面提出的取消歐盟對華武器禁運的要求。梅克爾過去就拒絕取消武器禁運,據說她與胡錦濤會晤時沒有提到這個問題。

會晤後,這位在中國問題上缺乏經驗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沒有發表講話。外交界人士說,中國人先前對親美的梅克爾執行什麼外交政策很難預料。這位曾任環保部長的女政治家與學過工程的胡錦濤談到了能源和環保政策,她還提醒應繼續進行法制國家對話,推進中國的自由進程。」

每日鏡報寫道:「由於梅克爾曾批評施羅德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計劃,中國的觀察家們擔心她接管政府後德中關係將惡化。確實沒有跡象表明,梅克爾領導下的大聯合政府會支持中國政府盡快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願望。但聯盟黨也不會任由德中關係嚴重惡化。聯盟黨與社會民主黨的外交政治家們在聯合政府協議草案中商定,『發展與中國和印度的長期戰略夥伴關係』,德國應利用這兩個經濟和政治力量日益提升的國家。草案還說,『我們將加強與中國的法制國家對話,目的是促進中國的民主、法制和人權』。」

柏林日報輿論版上刊登的署名文章批評了施羅德重視經濟、忽視政治的對華政策。文章最後寫道:

「在德中兩國相互利益的交織和相互依賴的情況下,那些天安門廣場上的受害者和千萬名僅僅因為持不同觀點就被投入獄的人難道就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嗎?中國的急速上升不僅給別的國家、也給中國自己帶來了問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生態和政治的緊張局面已顯而易見。中國領導人需要繼續穩定發展,需要與資金雄厚的夥伴建立合作關係,以便實行變革,但又不發生社會痙攣。他們應該認識到,民主不僅是多種統治形式中的一種,即使尚不完美,但它也是一種和平解決衝突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工具。西方的政治家、包括德國的總理在內,與中國夥伴談話時,應該不懈地堅持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