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拼湊式」家庭-誰跟誰一起過聖誕?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日

在德國,聖誕節是家庭團聚的節日,平安夜的神聖感更是富有雙重意義:上帝的兒子在這一夜降臨了,普通老百姓也舉家同慶。平素勞燕分飛的家庭成員在這一夜相聚在一起,他們拆開禮盒的包裝、朗誦新書的章節、享受家人聚首的幸福時光。而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少之又少。

https://p.dw.com/p/5vs5
一起動手,其樂融融圖片來源: BilderBox

尤其對於「拼湊式」家庭來說,溫馨和睦的小聚就更加難得了。「拼湊式」家庭-就是將不同的破碎家庭拼湊在一起,就像把花色有別、質地各異的面料製成碎布枕頭一樣。全德國共有大約兩百萬這樣的家庭,米歇爾一家便是其中之一。米歇爾與現任伴侶-烏瑞克生活在一起,他們共同育有一個八個月大的孩子,而烏瑞克的大兒子-安東也是新家的成員之一。米歇爾說:「我有兩個家,每到聖誕前夜,每個家都需要我在場,只可惜我不會分身術。」

這樣的煩惱並不稀奇,從德國的統計數字來看,三分之一的婚姻家庭是以解體而告終的,當離異的夫妻各自開始新生活時,必須重新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天主教家庭咨詢部的心理學家英格瑞德.若詩女士建議道:「需要考慮的是,孩子雖然只與親生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他對於另一方的情感依賴性有多大?誰擁有享受關愛的優先權?是現在的新家成員,還是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平安夜這樣的日子裡,這些都將成為問題。」

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一方面取決於舊家成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新伴侶做出妥協。他們(她們)能夠大度地與非嫡親的孩子分享家庭樂趣,為他們選購禮物嗎?或者,允許自己的伴侶與前任家庭成員共度聖誕嗎?在這一點上,米歇爾的女友烏瑞克做出了不小的讓步。

烏瑞克說:「我和兒子安東一起去了教堂-只有我們倆兒,米歇爾不在,因為他要去看望他的女兒。這幾年的聖誕我們都是這樣過的,今年也許會有些不同,因為我們添了一個兒子。我們有些害怕談論這個話題,聖誕節討論這個實在是有些煞風景。」

值得討論的問題本來就夠多的:怎麼裝飾聖誕樹?準備什麼樣的晚餐?邀請誰不邀請誰?何時拜訪親友?普通家庭都會爭得面紅耳赤,更何況是本來就不堪一擊的「拼湊式」家庭呢。

從理論上來說,兩三個拼湊之家可以湊在一起過聖誕節,大家無論新舊之分,盡釋前嫌,熱熱鬧鬧地一起分享家庭氣氛。但是實際上,新舊碰撞總是製造不斷的麻煩和怨氣,最好還是隔開一定的距離。米歇爾和他的新女友烏瑞克共同做出了一個決定:今年聖誕前夜他還是回舊家陪女兒和前妻,明年他再專心顧念新的家庭。

米歇爾八歲大的女兒尼勒說:「聖誕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怎麼過當然不是無所謂的事。明年爸爸不陪我,但是他後年還可以來,所以還算是公平的。他會輪流地往兩邊跑,今年來這兒,明年去那兒。」

重要的是-尤其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應該信守諾言。兩頭奔波的角色並不容易扮演,一碗水很難端平。米歇爾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佈置兩棵聖誕樹、購買兩個家庭的禮物。當別人在聖誕樹下練習聖歌的時候,米歇爾正在高速公路上拚命趕路。然而這種雙份勞動到了烏瑞克那裡,就只剩下一半的收獲了。

烏瑞克說:「我的感覺是,我缺失了一半的東西。我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制定計劃,一起購買並裝飾聖誕樹,而這正是我所缺少的。」但是,這種渴望只能是空想。不過,米歇爾的兩個女兒每兩周便來拜訪一次,聖誕節之前也不例外。四個孩子湊成一群,倒也其樂融融。她說:「米歇爾的小女兒索菲很喜歡做手工活,這也帶動了兩個大孩子。我們總在聖誕節前製做很多漂亮的手工藝品,有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