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換來的是在聯合國承擔「更大責任」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2004年12月9日

施羅德總理在北京期間,正值義大利總統錢皮訪問中國。聯繫今年法國總統希拉克訪華,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寫道:

https://p.dw.com/p/5yF9

「中國的經濟增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速度令人驚詫不已。我們當然希望、甚至必須以直接投資和貿易的方式參與中國的增長,但是如果歐洲的政界人物賽跑一般地前往北京,鼓吹法國、德國或義大利製造的產品,許諾為取消歐盟對華武器禁運而努力,並一再重複『禁運就是歧視』的可笑論點時,事情就變得荒誕、甚至沒有尊嚴了。我們不禁要問:歐洲不僅要在經濟上為中國的上升提供潤滑劑,而且還要向一個具有擴張慾望、不時以軍事打擊威脅台灣的政權供應軍火嗎?

北京領導人推行的利益政策顯而易見,每當有人用多極政治這樣的詞語拍中國領導人的馬屁、歐洲爭著向中國獻媚時,北京知道如何利用歐洲內部的這種競爭。德國總理聽到的是,中國支持德國在聯合國承擔『更大的責任』。而同時訪問中國的義大利總統卻堅信,從中國領導人的話中可以聽出,中國支持義大利實現在聯合國的雄心壯志,然而羅馬的做法正是對著柏林而來的。事實是,中國既沒有談否決權,也沒有談常任理事國席位,它在引誘、在調情,用戰略卓識包裝自己的外交政策。這值得我們學習。」

南德意志報認為,施羅德取消歐盟對華武器禁運的主張,換來的只是中國支持德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發揮應有作用」的軟承諾。文章接著就武器禁運的問題寫道:

「在美國總統把反恐作為外交原則之前,與華盛頓結盟的世界一致認為,下一輪全球安全政策的挑戰來自中國。今天,這樣的分析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大國,它將以擴張來維護本國的利益,甚至可能使用武力。此外,中國社會潛在的緊張局勢可能觸發內部動亂,統治的政黨當然會以武力對待動亂。

中國的勢力擴張並非就是壞事,但它應該受到極其謹慎的關注,謹慎之一是北京不應從歐盟獲得武器。中國並沒有受到威脅,它在執行穩健的經濟政策,為什麼要提高自己的軍事打擊能力呢?

幫助中國擴軍的人實際上另有目的,他們在下地緣政治的象棋,在這個大棋盤上移動棋子。因為本世紀最主要的對抗可能發生在美國與中國之間,所以北京的擴軍同樣針對華盛頓。力量的對比將朝著不利於美國的保護對象日本和台灣的方向發展。歐盟和德國在這個棋盤上站在哪一邊,是不應該出現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