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歷史博物館中的中國

2011年3月30日

德國2000年來風雲變幻的歷史直接展現在了德國歷史博物館裡,該博物館位於柏林著名的林蔭大道"菩提樹下大街"。其中,有一個很大的櫥窗為相對短暫也並不輝煌的德國殖民政治保留了一席之地。這個主題的中心是1889年在中國海岸建立的青島殖民地。

https://p.dw.com/p/10dKI
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德國的這段殖民歷史在今天的德國人腦海裡只留下了一樣東西,館長漢斯-馬丁‧辛茨 (Hans-Martin Hinz) 博士說:"許多人最多就知道中餐館裡的青島啤酒。它曾經是一個德國的啤酒廠,是在殖民時期為數不多的獲得成功的德國企業之一。今天,青島啤酒廠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釀酒廠,並為全世界所有的中餐館提供啤酒。"

Bild des Gemäldes der preußischen Truppen die von den Alliierten gegen den Boxer Aufstand zur Hilfe gerufen werden
表現普魯士士兵前去鎮壓義和團的油畫"德國士兵向前沖!",圖片來源: Historisches Museum

"德國士兵向前沖"

通過1998年舉辦的"青島--德國殖民史的中國篇章"特別展覽,德國歷史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更多當時還發生過的事情。在常年展中,參觀者可以看到一些最重要的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表現鎮壓義和團起義的油畫。當時,歐洲列強為維持他們在中國的利益,鎮壓了義和團起義。

展覽負責人辛茨(Hinz)解釋說:"'德國士兵向前沖'這幅油畫在殖民時期之後還掛在很多德國家庭的客廳裡。"畫上描繪的是一個陷入義和團軍隊包圍中的英國將領,據稱他正大聲向德國士兵求救,而德國士兵驕傲奮戰並幫助聯軍取得了勝利。"而那時的真實狀況要遠遠複雜得多而且根本沒那麼成功。"展覽負責人辛茨(Hinz)強調說:"當時並非那麼容易就佔領北京的,損失很慘重。但後來還是以這樣的藝術形式來渲染了這種奮戰以及德軍的參與,以至於人們頭腦中肯定會有一幅掩蓋了真實情景的歷史畫面。"

"中國人守則":夜晚打燈籠

事實上,德國皇帝的兵團去得太晚,當25000名士兵上岸的時候,聯軍已經在1900年8月佔領了北京。只有之前已經駐紮在該地區的2500名德國士兵參加了佔領北京的戰鬥。然而,當慈禧太後逃走後,所有軍隊都參與了對義和團起義參加者的"懲罰性徵討",在此過程中,許許多多的百姓成為了聯軍殘酷屠殺、搶掠和強姦的犧牲品。在德國,人們對這些暴行長期保持沉默,取而代之的是將鎮壓義和團起義描述成普魯士世界強國的輝煌成就。這也正是德皇威廉二世的目的:他想作為世界強國與其它國家分享利益,其中包括對外國領土的殖民統治。在這一點上,普魯士也起步較晚,直到1898年才達到目的,迫使在軍事上虛弱的中國將膠州灣包括青島割讓給德意志帝國。

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時期不平等國家之間所簽署的眾多條約之一。.通過武力手段,強行推行所謂的"中國人守則"。"德國人對中國人的行為作出了詳細的規定,例如中國人夜裡上街時手裡必須要提一盞燈或著打著燈籠,以便可以一直控制他們。"歷史學家辛茨(Hinz)說道。

Historischer Stadtplan der deutschen Kolonie Tsing Tau
青島鳥瞰圖。上有街道、建築、海灣和船隻並以手寫的德文標明「1909年左右」圖片來源: Historisches Museum
異國小故鄉

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德國殖民者在內地修建了一條鐵路,用以連通中國貿易的南北線路,並推動煤礦的開采。與此同時,他們按照德國的樣板,擴建青島--拓寬馬路,引入電燈和現代的電話,當然還修建了教堂。"從教堂的鐘上還能看出,它是在德國哈爾茨山地區鑄造的,然後再運到了青島。"辛茨(Hinz)解釋說。

德國殖民者同時也對周圍地區進行了開發,開採煤礦以保證能源的供應,從臨近的嶗山引水到城中。作為休閒場所,在青島的一個海灣還開闢了浴場旅遊區,德國阿爾卑斯山協會 (Deutsche Alpenverein)在山裡修建了徒步旅行的山路。展覽負責人辛茨(Hinz)講解說,"在德國人看來,這裡可以算是在異國的小故鄉,有俱樂部、跑馬場等,設施很齊全。"

高效率建設

在青島也有一個城區是專門給中國人建造的。生活在那兒的55000人中有50000是中國人。"他們也從中大大受益,"展覽負責人辛茨(Hinz)說,"青島的貿易十分頻繁,交流也很多,以至於這個殖民地也讓中國人樂於接受。"

德國人在建設這個城市中的效率令許多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成功引入的一種投機稅。德國人以此在中國的殖民地成功推行了一種現代的土地法規,而此法規在普魯士國內卻因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而失敗。按照該法規,如果有人在青島買下土地,只是為了追求地價的上漲而不是在上面修建什麼,那他就必須立刻交付很高的地稅--這也是青島為什麼發展得很快的一個原因。"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中山1912年到了青島,非常欣賞那裡的管理方式,因此立刻帶走了當地的德國工作人員,想在全中國實施這種原則。"辛茨(Hinz)解釋說。事實上,台灣至今還有根據德國樣板制定的投機稅。

然而在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突如其來地結束了德國殖民地的統治。儘管如此,青島以其頻繁的貿易生活--借助於山東鐵路和新港口,成為中國海岸線上的一個重要城市,至今仍受到德國建築風格的影響。而在德國,中國向全球出口的美味的青島啤酒,依然是人們所喜歡暢飲的。

作者:Karin Deckenbach 譯者:易木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