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學家:對中國電動車關稅加碼是一種政治表態

2024年5月16日

美國宣佈對中國電動車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對中國的出口經濟會造成多大影響?中國電動車出口的重要市場歐盟有會作何種反應?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貿易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辛茨(Julian Hinz)。

https://p.dw.com/p/4fvYC
中國出口的電動車相當一部分銷往歐盟
中國出口的電動車相當一部分銷往歐盟圖片來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在對外宣佈一段時間後,美國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作為經濟學家,您如何看這種做法?

辛茨:對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是很高的稅率,這意味著,一輛車的價格會因此翻倍。不過從數量上看,這只涉及很小一部分,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電動車只有1.2萬輛,相對於向全球出口的共150萬輛,微不足道。從經濟上看,(新稅率)不會帶來多大的變化,而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宣示。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問題專家Julian Hinz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問題專家Julian Hinz圖片來源: IfW Kiel/Studio 23

德國之聲:具體傳遞了什麼樣的態度?

辛茨:新的關稅不僅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還涉及太陽能電池、鋼鋁產品、半導體等。在(美國)選舉之年,這是一種對內政治的表態,當然也是表達對中國近年來所作所為的不滿--關稅針對的這些產業得到了密集的補貼。相關的討論不僅在美國一直在進行,在歐洲也是如此。

德國之聲:對中國最主要的一個批評就是政府對電動車的行業的補貼,可是人們也看到,在美國和歐洲,也有高額的補貼流入了電動車行業,中國和美國、歐盟的補貼有什麼區別?

辛茨:歐盟和美國的目標是,通過推廣電動車、太陽能來實現經濟的綠色轉型,這也是在中國得到大力補貼的領域,正如很多人指出的,在美國和歐盟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這是目標上的衝突,歐美一方面希望有廉價的產品來推動綠色轉型,另一方面則看到中國對市場的強力干預,有研究顯示,中國的做法遠甚於其他地方,具體措施有質的不同,結果就是那裡的電動車和產能比世界其他地方高得多。

比亞迪的歐洲攻勢

德國之聲:可是中國的市場也很大,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成了世界工廠,這裡的產能高不是很正常嗎?

辛茨:可是中國的產能不僅是為了滿足國內的消費,當然很大一部分是為國內市場生產的,但也有為出口建立的產能。這並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如果廉價的電動車能取代骯髒的燃油車。但另一方面,對市場的干預會危及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工業,這是一個經過權衡之後的政治決策。

其他國家也有補貼,但問題是以何種範圍和形式存在,涉及的是細節問題。就此歐盟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美國在推出措施前也有過調查程序。關鍵是要如何做出反應,中國會怎麼反應,歐盟會做出什麼反應,會不會推出更多的關稅?

中國去年出口了150萬輛電動車,50萬輛出口到歐盟,美國只有1.2萬輛,就是說,歐盟明顯有著更有力的槓桿,可以更理直氣壯地與北京政府談論這件事。

德國之聲:既然美國和歐盟都有針對電動車的補貼,為什麼說中國的補貼比其他國家的補貼更加罪惡呢?

辛茨:中國的工業政策多年來一直是,鎖定特定的要做大的產業,由政府進行干預。你可以說,中國政府浪費資金,選出優先發展的產業,建立起巨大的產能,製造出大量廉價的電動車和太陽能電池,讓全世界的消費者受益。但同時這也是扭曲市場的行為。對此是有應對機制的,比如世貿組織的法規。不能簡單地說,這是好還是壞。

電動車平民化 中國製造?

德國之聲:您剛才說,如果歐盟在提高關稅上有所舉動,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會更大,因為中國電動車出口歐盟的比例較高?

辛茨:是這樣。

德國之聲:您認為歐盟應該如果反應,您對布魯塞爾有什麼建議?

辛茨:已經啟動的反補貼調查當然要按程序進行到底,以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後要權衡,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從經濟政策角度看,關稅可以保護歐盟的特定產業,但也會導致我們綠色轉型所需的一些產品價格上漲,我們不能指望中國製造商來承擔這些成本。我們想要的是什麼?需要權衡利弊。

德國之聲:您認為,對美國或者歐盟祭出的關稅措施,中國方面會有何種反應?

辛茨:一種危險的、對中國也無濟於事的做法是,相互提高關稅造成關稅的螺旋式上升,或者你加一筆我加一筆,就像川普任期內發生的那樣。這會讓當事雙方蒙受巨大的損失。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也符合中國政府的利益。當然對中國政府來說,針鋒相對地做出反應,在政治上也很重要。到底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和廣度,還很難預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