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界腐敗案件有所減少

Insa Wrede/達揚2016年4月23日

經濟界經常會有轟動性的腐敗事件曝光,難道經管人員毫無法律意識嗎?安永會計事務所近日公佈了他們就此問題展開全球問卷調查。

https://p.dw.com/p/1IZAK
Wirtschaftskriminalität Symbolbild Korruption
圖片來源: Fotolia/Elnur

國際足協這樣作過,西門子也這樣做過。載重車輛製造商MAN不是例外,工業服務商Ferrostaal同樣不是例外。這些企業和機構都曾經通過"小意思"獲取過好處和訂單。戴姆勒曾建立過小金庫,而大眾集團則用金錢和美女讓工會成員就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還可以羅列很多。

德國企業中腐敗案例有所減少

直到2002年,行賄用的款項在德國甚至可以用來抵稅,好在現在行賄要被追究刑責了。近年為遏制腐敗付出的諸多努力已經初見成效了。最近兩年,被發現有嚴重欺騙或腐敗行為的企業已降至企業總數的七分之一。而2014年,發案比例還佔四分之一。不過,全球總體情況還是要比德國好一些:全球範圍內,有腐敗行為的企業佔八分之一,當然不同國家的情況也大不一樣。斯洛伐克,土耳其以及印度尼西亞企業幾乎不存在腐敗問題,而烏克蘭一半的企業都捲入了欺騙和行賄行為。肯亞企業的發案率是36%,南非則是26%。

Infografik Aufträge gegen Geschenke und Geld Deutsch
饋贈禮物和現金能換來訂單嗎?各國經理這樣回答

以上數據來自安永會計事務所的一項調研報告。安永對62個國家的2800家企業展開了問卷調查。至於德國的腐敗發生率為什麼會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尚無法做出權威的解釋,既有可能是德國企業的腐敗行為依然猖獗,也有可能是德國的監管機制健全,腐敗行為被發現的概率較高。

經理人員如何看待腐敗?

德國人在自我評估時認為自己並不是很腐敗,這也說明德國的守法經營機制比較健全。安永公司的斯蒂凡‧海斯內爾(Stefan Heißner)證實,"過去幾起較大的腐敗案件被曝光之後,很多企業都提高了對守法經營的重視程度,並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只有6%的經理人員認為,行賄受賄和腐敗在德國仍然是普遍現象。

Infografik Weltweite Verbreitung von Korruption und Bestechung Deutsch
經理眼中各國腐敗普遍程度

相比之下,全球範圍内,大約39%,也就是三分之二強的經理人員認為在他們的國家,使用非法手段是非常常見的。其中最嚴重的是巴西,90%的經理人員認為腐敗已經是企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烏克蘭的比例是88%,泰國和奈及利亞的這一比例都是86%。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的高級經管人員則對本國企業的廉潔度非常滿意。

守法經營:有相關規定,但沒有相應懲罰?

安永公司的調研指出,目前德國大約98%的企業都制定了反行賄受賄以及反腐敗的規章制度,這一點值得稱道,因為全球範圍内這一比例僅為84%。海斯內爾指出,但是對腐敗問題的懲戒還不夠嚴格。只有68%的經理擔心一旦違反規定會受到懲罰,這一比例比兩年前還要低。全球範圍内,75%的經理認為如果他們使用非法手段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如此多的經理人員是非觀念淡薄,恰恰說明完善處罰制度的重要性。海斯內爾說:"守法經營條例的價值在於,即使是在經營遇到困難的時候,仍然能做到不使用違法手段。"德國五分之一的經理會為了避免企業虧損,為對方支付娛樂費或者饋贈禮品。

Infografik Bestechung Korruption Umfrage Deutsch
誠信守法是否會使企業吃虧?

海斯內爾認為,這一點足以引起警覺。在英國,芬蘭,義大利和以色列,沒有一個經理認為,建立守法經營的規章制度會使自家企業的競爭力受到影響。而在沙烏地阿拉伯,認為守法經營會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的經理人員比例高達38%。

嚴刑厲法能夠遏制腐敗嗎?

法制觀念淡薄?這一點全球範圍内情況都不看好。在花錢或支付服務費用的方式促成自己生意方面,全球的普遍情況要比德國嚴重得多。在德國,五分之一的經理會採用上述手段,而全球的比例則為三分之一。

德國比例較低的原因之一是,在德國行賄被發現的風險要大得多。三分之二的德國經管人員相信,德國司法機構會對行賄受賄以及腐敗案件嚴厲追查,相關人員要被判刑。而全球範圍内,只有三分之一的經理認為,腐敗行為會帶來嚴重後果。

海斯內爾相信,在很多國家,被披露的腐敗犯罪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尤其在那些司法制度健全的國家,經理人員也許會感到非常失望。"難道那些講誠信的經理人員要自認倒楣嗎?不是的,海斯內爾如是說。"行賄受賄和腐敗永遠都是一半雙刃劍。初次之外,腐敗也絕不能解決經營問題,只能是對企業缺乏創新精神的一種暫時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