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缺少孩子,家庭政策為戰略任務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4月16日

德國家庭政策的意義越來越重大,原因很簡單:預計到2020年,與歐盟其它國家相比,德國人口中年輕人所佔比例將是最低。如今,一個國家的出生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區位因素,出生率低已經不再是純私人的事情了。

https://p.dw.com/p/6WFQ
孩子成為德國少數人群圖片來源: dpa

孩子少意味著專業勞力就少,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的數量少。因此,自2003年開始,德國就成立了所謂的「家庭政策聯盟」,也就是德國政府和經濟界齊心合力,共同創造有利家庭的工作環境。本周三(4月13日),德國僱主協會和聯邦家庭部共同舉辦了以「家庭-經濟界的成功因素」為題的會議,對兩年來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德國總理施羅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1998年大選前,施羅德在介紹他的第一個影子內閣時曾把家庭部長候選人稱作是「家庭瑣事部長」。當年被施羅德略帶嘲意介紹的話題,如今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話題。這位總理現在在會上就直率地承認:「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這句話並不是這麼泛泛說來的,就是從經濟角度而言它也無疑是正確的。孩子不僅是我們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勞動力、消費者和明天的父母。我們的未來,也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力量、養老保障和國內所有地區的生活能力都依靠我們的後代。因此,在即將來臨的知識社會中,德國出生多少兒童將成為我們這個國家的頭等戰略任務。」

自1964年以來,德國每年的新生兒數量就從140萬降低到今天的70萬,等於減半。施羅德表示,本來,是否要孩子首先是個人選擇的事情,但對國家來說,由於出生率低,它已經不再是純私人的事情了。這位總理說:「我們不得允許一名年輕女性只是因為必須在孩子和職業之間抉擇而放棄孩子的現象在德國發生。我們不得允許普通收入的家庭不得不說『數數錢包,我們不得不決定少生個孩子』的現象在德國發生。這意味著,未來的家庭政策必須創造框架條件,使更多的人能夠滿足他們要孩子的願望。」

具體來說,德國政府將來在基礎設施、資金和時間方面多管齊下。基礎設施指的是各種形式的幼兒園設施。對3歲以下的兒童,全德缺少大約120萬個照看位子。在此,施羅德認為這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任務。普及擴大全日制學校也應當有助於家庭。此外,德國家庭部長施密特(女)也欲引進與收入有關的父母補助金制度,但總理施羅德則認為此項措施還有待討論澄清,因此,施密特的這項計劃一時半會兒還得不到實施。她說:「期待本屆政府提交相應法律草案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德國需要絕對優先解決的問題是幼兒照看問題,這是我們最大的缺陷所在。因此,我將在2006年提出有關可能的、具有替代薪水性質的父母補助金的主要內容。這個建議將不包括法定縮短父母時間(即父母一方為照看幼兒而法定允許的停薪留職時間),因為我不想規定人們應當怎樣安排他們自己的家庭生活。」

但就父母時間問題,主要是僱主方面認為還有討論的必要。僱主協會主席洪特批評道,現行的三年留職保障完全脫離企業的現實。他說:「從僱主角度而言,我們必須就縮短父母時間和集中交接工作進行討論。迄今為止,我們實行的比較而言相當大度、耗資近1500億歐元的家庭促進政策即沒有提高德國的出生率,也沒有改善父母重返勞動力市場的情況。在此我們必須進行調控。」

洪特表示,必須盡快使年輕父母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因為鑑於德國的專業勞力缺乏現象日趨尖銳,德國經濟界急需職業技術高的女性。如今,德國三分之二的企業都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和非全職工作制度。但洪特也表示,對德國大部分企業來說,由於經濟狀況維難,有利家庭的做法依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