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車商你別太得意

2014年2月25日

德國之聲駐北京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對於德國車商來說是全世界最大的金礦。但一味專注於中國市場也會給它們帶來風險。

https://p.dw.com/p/1BFHD
Volkswagen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堵車!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讓北京人抓狂了。兩千萬人口的北京城已經有六百萬輛汽車。這不僅讓每天開車上下班的人死死的堵在車河裡,而且還讓北京本來就不太好的空氣變得更加糟糕。唯一能在北京的重度霧霾天氣裡看到積極一面的就要數德國車商了。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堵車,像奧迪、寶馬或者賓士這樣的"移動起居室"仍然出類拔萃。

北京的車河裡到處都是德國汽車的蹤影。兩輛大眾左右開攻,前面的一輛寶馬把路口死死堵住。後面開著保時捷凱燕的少婦不停的按喇叭。路邊緩沖帶上,一組由黑色奧迪組成的官員車隊開著藍燈從車河旁邊呼嘯而過。在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每四輛售出的汽車裡,就有一輛是德國車。德國車商在這裡找到了世紀金礦。

Verkehr in Peking
到了北京,才知道什麼叫「絕望堵」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Larry Downing, Pool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賣出了1800萬輛汽車。與此對照的是:德國本土去年的銷售總量為3百萬,而且市場正處於繼續輕微萎縮的狀態。中國的汽車銷售額每年都能實現雙位數增長。除了賓士以外,所有德國車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都已經超過在德國本土。儘管如此,這種大步流星式的發展中機會與風險並存。

比如說大眾:雖然這個來自"狼堡"的車商在德國也是名列前茅。但它如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已經是德國本土的四倍。預測數據明確顯示:到2020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量將達到1600萬輛。如此,這個汽車集團就必須完全依賴中國市場,一個政府在各個方面都擁有主導權的市場。

在中國,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因素:北京早已經開始向交通混亂的狀況宣戰。現在也限制新車牌照的發放,並將每月新車牌照數量限制在15萬以下。但每月申請牌照的人數是這一標準的十倍,所以只有通過搖號才能獲得新車牌照。北京剛剛開始宣佈搖號發車牌的時候,各大車商的股票都紛紛暴跌。因為其他城市地區也漸漸發現,中國不僅僅是被籠罩在持久的大霧下,而是在有毒的霧霾中。所以,其他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不久後也開始限制新車上路的數量。此外,中國政府當然遲早會扶持鼓勵自己的汽車品牌。到那時,中低端汽車市場的競爭將異常激烈。

用市場換技術

但德國車商先入為主的戰術還是正確的。而且被迫與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的代價也是值得的。中國能夠從每一輛售出的德國汽車中獲利,而且還能獲取技術。更直白的說:中國用市場分額換取技術。中方當然會想:如果我們能把蛋糕全部歸為己有的話,為什麼還要和德國人分享呢?

中國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意識到,造汽車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現在他們把該犯的錯誤都犯了,學習效果直線上升。中國本土車商過去幾年在品質上的突破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買車不受激情影響的話,會有更多的中國人選擇國產汽車,尤其是在中低車型領域。反正他們開車的時候不是只能以步行的速度在三環上往前挪,就是每月一次的堵在通往郊外的小路上。德國汽車在中國仍然很受歡迎的原因不是像奧迪的廣告裡說的那樣,來自"科技創造進步",而是形象問題。一部德國車在中國是身份的象徵。

Bildergalerie IAA 2013 China
在中國,德國汽車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還起到了空氣淨化器的作用。圖片來源: DW/J. Yan

不干淨的手段

德國車商一年前才感受到,北京政府願意不惜利用不干淨的手段來毀掉德國車的這種形象。官方電視台播出了"德國高級轎車車內空間有臭味"的報導。稱有毒的阻尼片是臭味的來源。雖然德國車商很快就反駁了相關報導,而且大部分中國人也不願意相信報導中對自己愛車的評價。儘管如此,這對於德國各大汽車品牌的經理人來說仍然是種警示。他們在中國的夥伴有著自己的目的和利益。美國車主宰美國市場,日本車主宰日本市場,德國車主宰德國市場。憑什麼事情到了中國就會變呢?"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中國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任琛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