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青少年科研獎」40年

2005年12月13日

今年12月是德國「青少年科研獎」創辦40周年。這一獎項鼓舞了眾多德國青少年從事科研活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國頂尖科技人才。

https://p.dw.com/p/7cIi
對科研感興趣,就不會浪跡街頭了圖片來源: dpa - Bildarchiv

1965年創辦的德國「青少年科研獎」可以說是倣傚美國的產品。當時,德國「明星周刊」的出版人亨利.南恩從美國歸來後,對美國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大加贊賞,認為德國也需要這樣的東西。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德國1965年起有了一年一度的「青少年科研獎」競賽活動。該獎的宗旨是鼓勵青少年參與科研活動,並為德國科技界和經濟界發掘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該活動的口號是「我們尋找明天的研究者」。該獎項的現任負責人烏塔.克勞特克萊默-華格納女士對德國之聲記者說,該獎不是去發現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但是也許這只是個時間問題。她說,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0歲左右,而參加「青少年科研獎」的年齡段是16到21歲,這就是說,在該獎項走過了40年後,頭幾期的獲獎者從年齡上看已經到了收獲諾貝爾獎的年齡。不過,克勞特克萊默-華格納女士強調說,該獎的目的不是培養諾貝爾獎得主,也不提供豐厚的獎金,獲獎者的最大收獲是在很小的年齡就通過參加競賽建立了網路和人際關係。例如,競賽活動中的優秀者可以有機會到德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或者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實習,為以後進入科研機構打下基礎;有的獲獎者在將來求職時,也會以一紙獲獎證書而獲得人事部的青睞。

「青少年科研獎」還鼓勵德國的中小學在中小學生中推廣這一活動。科隆的赫爾特文理中學就是一個這方面的「先進樣板」。該校在教學中採取各種辦法激發學生開發自己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出點子,老師幫助學生把這些點子變成可行的研究或實驗項目。遺憾的是,德國目前像赫爾特文理中學這樣的學校並不多,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麼德國在所謂的中小學教學水準PISA測驗中處於下游。

「青少年科研獎」一直得到德國經濟界的大力支持,它的大部分獎金和經費都是由一些企業贊助,很多贊助企業長期以來一直熱心支持這一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