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要走「德國道路」?且慢!

2016年11月21日

周一的德語媒體,將目光投向了剛剛在烏鎮落幕的世界網路大會,以及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德國道路」。

https://p.dw.com/p/2T23a
FLASH-GALERIE Cities Unknown. Chinas unbekannte Millionenstädte.
北上廣深,經濟發達,「城市病」也不輕圖片來源: Hans-Georg E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 《南德意志日報》駐華記者以"中國想要統治網路"為題指出,儘管最新的《網路安全法》規定中國網路的數據今後必須保存在境內的伺服器上,但是網路行業內的巨頭依然紛紛趕赴中國參加世界網路大會

"臉書、微軟、英特爾,這些美國大公司也紛紛派員赴會。原因也非常明顯:他們要拓展中國市場,而現在,他們的不少服務在中國是被屏蔽的。在烏鎮,他們則是受歡迎的客人。……除了這些業界巨頭,出席會議的當然還有中國政界高官:部長、副部長,最高級別的則是負責宣傳工作的劉雲山,他在黨內排名第五。習近平則通過影片連線的方式發表講話,他傳遞的訊息很明確:未來的網路会大有作為,惠及方方面面,但是要在指定的軌跡內發展。習近平將其稱為網路治理。也就是說,中國想要治理網路。"

China Wuzhen IBM Präsentation Gehirncomputer bei der 3.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IBM正在上周的烏鎮世界網路大會上介紹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在烏鎮的世界網路大會上,新的《網路安全法》並非議題。反復討論的,則是網路訊息的可信度。對於這個沒有獨立媒體的國家而言,這其實是一個大問題。中國人的解決方法非常實用主義:臉書、推特在中國被屏蔽,而本土的類似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都在中國境內,當局隨時都可以插手。被當局認定為謠言的社群網站消息,閱讀數量超过5000次,消息發布人就可能被定罪。領英(Linked-In)總裁霍夫曼(Reid Hoffmann)也參與了這一話題的討論,他試圖向與會者介紹領英的平台如何確保訊息的真實性,但是他的演講顯得很不合群。就在他之後,中國央視網路部負責人、《人民日報》以及辛巴威訊息部長一同登台宣传'值得信賴的新聞工作',中國網路界的代表也對他們的講話表示贊同。"

Innenstadt Fulda
德國中部小城富爾達,被譽為「巴洛克之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Zucchi

德國《世界報》則以"中國需要更多的富爾達、埃爾富特"(都是德國的中小城市)為題,關注了中國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作者注意到,北京當局現在正以德國的中型城市為榜樣,希望能夠在城市化進程中避免特大城市帶來的城市病。

"如果預測準確,今後3年內,中國城鎮人口還將增加8700萬。而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鬆,這一進程可能還會更快,人員流動性進一步加大,特大城市的吸引力也會繼續上升。數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徒勞地試圖抑制北京等特大城市的擴張。現在,官方的城市規劃人員顯然已經投降,準備迎來前所未有的超大城市時代:今後幾年內,北京以及一些周邊城市將組成一個巨大的城市群,吸納1.3億人口。這相當於英國與法國的人口總和。"

"圍繞這一話題,中國各界正在爭論:伴隨著經濟增長的城市化進程是不是有點太快了?高官以及學者都呼籲要避免大城市的無序增長,並時常把目光投向德國。他們認為,德國的人口高度城市化,宏觀經濟也受益於城市化,同時卻鮮見城市化的副作用--尤其是與中國的特大城市相比時。"

文章隨後以人口50萬左右的河北承德為例,指出人口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德國小城富爾達顯得更有城市氣息。作者援引中國社科院經濟學者蔣蔚的觀點指出,德國"去中心化"城市化模式的關鍵在於教育、衞生、基建、治安等公共服務在全國範圍內相對無差別,因此人們不必擠去大城市就能享有各類資源,從而促進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生態均衡發展。

作者接著指出,德國模式是否能夠照搬中國,還是個問號。"在城市發展結構問題上,中國的專家意見並不一致。上海交大的經濟學教授陸銘就說:'我們不應該去控制大城市的人口。'他在最新出版的一本專著中建議,應當讓中國的大城市繼續增長:'東京、倫敦、紐約的城市化副作用,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主要是在50年代;儘管如此,這些特大城市的人口此後也一直在增長,而今天,它們已經解決了當初的種種問題。'"

"還有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國城市規劃學家則表示,大城市的發展主要是由社會結構以及市場因素推動的。這名學者也參與制訂了2004版北京城市規劃。那份規劃的核心目標是:2020年前將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萬以內。這一目標顯然沒有達成。這名學者說:'所有的城市規劃學家、甚至官員們自己也知道,限制人口湧入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但是我們當時卻不得不這麼撰寫規劃。現在我們也都看到結果了。如果政界以及學界現在又要說複製德國模式,搞不好到時候還是要失敗。'"

文山(摘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