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美平靜期一去不返

文木(摘編)
2017年8月4日

《南德意志報》一篇評論指出,中美雙方雖然總有摩擦,還會發生爭執,但從未出現過真正嚴重的情況,現今兩國關係的平靜日子已經過去。《法蘭克福匯報》則注意到中國一個提供高薪,卻無人應聘的巨大天文觀測台。

https://p.dw.com/p/2hi2c
Symbolbild USA China Beziehungen Hac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H. Kang

德語媒體:中美平靜期一去不返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周五發表的一篇評論先是談到了四十多年以前毛澤東和尼克森的會面,作者寫道,當時兩人相互握手,中美告別敵意和衝突。自此以後,雖然雙方總有摩擦,有時發生爭執,但從未出現真正嚴重的情況:"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時間美國都太過忙碌,與其他對手或者頭號敵人爭鬥,最開始是前蘇聯,最近是伊斯蘭極端分子。"

作者Kai Strittmatter接著寫道,這個時期可能已經走向結束。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這個星期說,美中關係正處在一個轉折點。題目為"中美關係的平靜時期已經過去"的文章(Die ruhige Zeit in den amerikanisch-chinesischen Beziehungen ist vorbei)寫道,人們不應將全部的責任都算作美國總統川普一個人的頭上。事實上,很多事情都交織在一起:中國貿易保護主義、處理北韓核問題上的分歧。另外,中國自己也正處在一個重新定位的過程: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最終放下了鄧小平制定的外交保守原則,同時北京規定再次意識形態化,宣揚對西方的不信任。傷及他人,幾乎不可避免。

"這樣微妙的混亂局勢,對最聰明、最深思熟慮的美國總統來說都將會是一個挑戰。然而,恰恰在此時期,華盛頓陷入混亂,在美國執政的恰恰是川普,這個新手,有機會打破對華政策的傳統模式。長久以來,不僅只有強硬派認為美國在過去幾年對中國往往過於軟弱,態度過於妥協,比如給西方公司的市場準入問題或者是南中國海問題。中國的經濟,這也涉及到共產黨,依然依賴美國市場、投資者和供應商的科技知識。美國掌握著吸引中國和讓其做出讓步的槓桿。"

川習會要談些什麼?

作者接著評價道,川普的中國政策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它並不是戰略規劃的結果,而是變化無常、難以估摸。"川普的表述雜亂無章:"合法申訴(比如保護主義或者鋼鐵傾銷)往往與經濟謬論(中國是所謂的操縱貨幣者)被同時提及。川普政府顯出跡象對中國的經濟實施制裁(比如懲罰性關稅)並因此面對貿易戰的威脅。在此前夕他發出威脅將會懲罰北京,因為後者拒絕為他'解決'北韓問題。其他人可以用同樣的思維在推特上發文,讓川普快點解決中東問題。"

"不,中國也不願意看到擁有核武器的平壤政權。但是北京更怕看到北韓的崩潰--這樣的話,最終,美國軍隊會被派駐到中國邊境。"因此,中國可能會進一步收緊煤炭和原油運輸,不過中國不會允許一種情況的發生--推翻金的統治。

作者最後寫道,川普对中國的失望之前就可以預見。現在這些還不算什麼事兒。利害重大,安靜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對我們所有人來說。

高薪難聘天文學家

"去年這個巨型工程峻工的消息傳出時,各家媒體熱情報導:直徑有500米的這座射電望遠鏡創下了世界之最,位於貴州的項目歷經五年完工。"《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五(8月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描述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之前佔據該地位的是位於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文章寫道,一年前,數百名科學家參加了FAST的落成啟用儀式。這台科學儀器可以探索宇宙,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的說法,它甚至能夠改寫尋找外星人過程中的規則。

《法蘭克福匯報》駐上海記者Hendrik Ankenbrand接著寫道:"按照原計劃,今年九月這個項目本將正常運行 。不過根據港媒《南華早報》的報導,現在項目面臨著一個問題。儘管進行了密集的尋找,但中國政府迄今沒能找到願意接手這個項目的管理者。"

China weltgrößtes Radioteleskop
FAST:人類探索太空生命的先進"神器"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L. Xu

題目為"中國的巨大望遠鏡找不到天文學家"(China findet keinen Astronomen für sein Riesenteleskop)的文章指出,最低年齡20歲的條件不難達到。其他的一些要求就很高了,比如求職者必須在一家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站擁有工作經驗。另外此人還必須曾是全球一流大學或者研究所的教授:"另外,北京當局認為在中國沒有人能夠符合條件,所以,這家中國巨型觀測站的掌舵人還得是一個外國人。"

薪金聽起來是誘人的,科研資金和薪水加起來約800萬元人民幣,其中薪水水準與外國同等職位數額相當。另外,這名外國天文學家的住宿也是免費的。

《南華早報》指出,這個職位開出的條件也相當苛刻,全球至多僅有10名科學家符合條件,不過還沒有人對此表現出興趣。有可能和語言障礙有關。那裡的科學研究機構會講英文的不多,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觀測站剛剛啟動不久:"數千個移動反射板面還得安裝,還有無數個需要測試的部分。工作壓力如此之大,外國科研人員必須得全面放下自己的研究,投入這個觀測站的營運。"《南華早報》援引一名中國天文學家表示:"這不是一個科學家的任務,而是一個超級英雄的任務。"

文章在末尾寫道,如果再找不到外國人,中國就只剩下一個選項,將這個巨大的項目交給本土科學家手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