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慘痛的教訓

文山 摘編
2018年2月1日

川普的對華貿易戰,為何會『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崛起後正試圖挑戰現有國際規則的中國,是否為早年西方養虎成患的後果?這是周四的德語報刊評論版所關係的話題。

https://p.dw.com/p/2rx4v
China USA Donald Trump & Xi Jinping | Treffen mit Wirtschaftsführern in Peking
美中之間的貿易戰是否已經打響?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金融經濟報》以"如何輸掉一場貿易戰"為題,刊登了由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撰寫的專欄評論。文章指出,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陷入經濟蕭條的世界各國紛紛築起關稅壁壘,導致了世界局勢愈發不穩定;如今,世人似乎已經遺忘了那次教訓。

文章認為,美國政府不久前通過的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制裁措施,其實治標不治本,美國經濟的關鍵問題在於國內儲蓄率太低。"在這一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對美國本已嚴峻的外部金融形勢構成嚴重威脅,美元的匯率、利率都會受到不利影響。而且,美國的貿易夥伴也有可能採取反制措施,這也會對當前依靠出口實現的美國經濟增長構成壓力。目前,中國是美國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如果北京也對美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將會對大豆、飛機、機械、汽車配件等美國產品造成明顯的打擊。中國還可以減少購買美國國債,這也會對美國國債的價格構成嚴重影響。此外,對現有的貿易流動設置壁壘,很有可能會造成國內價格上漲。……在川普政府的第一輪嘴炮過後,美國的消費者已經是輸家。"

"與此同時,美國當然有權為其跨國企業爭取進入他國市場的公平權利。過去幾年間,全球各國總共簽署了超過3000份雙邊投資協議,確保了當事國雙方的對等待遇。而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卻沒有這樣的協議,這著實是一個極端的例外。其後果就是:面對快速增長的中國消費品市場,美國企業的參與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現在,鑑於美中貿易的新一輪摩擦,簽署協議的希望更是渺茫。"

在文章末尾,作者羅奇寫道:"貿易戰是輸家匯集的地方。美國總統許諾'美國終於又將成為贏家',這也許是最大的諷刺。1930年,美國國會參議員斯姆特(Reed Smoot)和眾議員霍利(Willis Hawley)也作出過同樣空洞的許諾,並對外國商品徵收具有貿易保護性質的高額關稅(即斯姆特-霍利法案----編注)。這加劇了經濟大蕭條,並導致了世界局勢失穩。可惜的是,這一現代歷史中極為慘痛的教訓,如今卻遭人遺忘。"

Peking Theresa May bei Xi Jinping
要是早年強硬,英國首相是否如今就不必對中國人這般客氣?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Kitwood

《法蘭克福匯報》則以"糟糕的覺醒"為題,關注了正在中國訪問的英國首相梅。評論作者指出,梅首相在中國的活動,再次說明了西方與中國關係的現狀。

"資本家會競相向他出售繩子,好讓後者用繩子絞死自己。也許人們會以為這話是列寧說的。而近幾十年來,許多西方國家以及西方企業正是以這種姿態面對中國。如今,'嬰兒'已經長大,正在堅定地謀求自己的利益。而此時的西方則被驚醒。英國首相訪華就是最新的一個例證。梅首相要求'公平的'經貿環境。而在多年前,西方尚能夠要求北京恪守國際規則的時候,卻沒有人想到這一點。那時,西方人制訂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似乎是再明確不過的事情;誰要是對此予以反駁,不僅僅會被斥為'危言聳聽',許多西方政界、商界人士甚至會把對中國的批評認為是'冒犯'。如今的中國,固然不會向列寧對待資本家一樣對待其'夥伴'。不過,繩子也可以用來束縛競爭對手。從中國自身的視角來看,它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正確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