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柏林的"兩難抉擇"

嚴嚴
2016年11月3日

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的中國行令德國各大媒體爭相"發言",之所以如此吸睛,是因為嘉布瑞爾此前對兩起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公司的計劃提出異議。《商報》稱,嘉布瑞爾此行面臨兩難的抉擇。

https://p.dw.com/p/2S7BU
China Sigmar Gabriel in Chengd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Von Jutrczenka

(德國之聲中文網)按計劃,本周六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將結束對中國的訪問。此前,嘉布瑞爾叫停了中國公司收購德國企業愛思強(Aixtron)的計劃,並宣佈將重新審核中國財團MLS收購德國歐司朗旗下照明設備企業Ledvance的計劃。在上述背景下,嘉布瑞爾訪華的時機,以及他在中國的表態持續引發德語媒體關注。

《漢諾威日報》近日一篇評論中這樣寫道,"不擅長外交技巧的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向中國人)喊話:快瞧,朋友們,這同樣牽扯你們的利益。如果德國人要求(在德中經貿中)獲得平等對待……,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相互掣肘。而是意味著,中國應該開放經濟,就像歐洲一樣。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歐洲,也同樣有利於中國。"

《萊比錫人民報》則評論稱,"中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按照自己的規則,而不是總是按照公平原則。很長時間以來,該問題只涉及一些特定領域,然而自從中國企業大舉收購歐洲企業開始,這一問題開始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

文章接著寫道,"也難怪,嘉布瑞爾剛好選在此時出訪中國。這正好讓他有機會檢查一些事情,例如如何通過政府的否決來放緩收購潮。"

"按照德國現行對外經濟法的規定,為了保障德國的主要安全利益,政府可以限制對相關企業的併購,但很難對企業家作出規定,是否和能夠將企業出售給誰。"

Bundeswirtschaftsminister Sigmar Gabriel in Hongkong
嘉布瑞爾周四展開對香港的訪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von Jutrczenka

德國《商報》也對嘉布瑞爾訪華展開評論。文章寫道,"嘉布瑞爾此行面臨兩難抉擇:如果他什麼都不作,中方的一些不公平手段會令德國經濟受到損失。如果他阻撓,可能會出現無法預期的不良副作用。"

文章還提出,"眼下,很多人都談到應該對中國採取適當的防禦措施。一些中國企業在德國展開收購之旅,但這些企業並不是總是出自自身意願,而是履行國家的工業、海外投資政策。"

對於嘉布瑞爾訪華,《世界報》總結說,"2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上走自己的路。在德國,無論是政界還是企業,以往沒有任何人如此認真地試圖對中國投資者加以限制。人們貪婪地想從這個巨大的經濟市場上獲得生意。中國作為新興國家時,所有領域仍依靠技術轉讓。而現在中國已成長為一個世界大國,再以公開教訓人的方式想讓中國在經濟方面做出讓步,顯得非常無力。

而《青年世界報》(Junge Welt)的觀點與《世界報》相似,在有關"嘉布瑞爾訪華"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隨著中國企業在德國展開收購潮,中國對德國的影響力正在增加,德國部分失去對生產和利潤的控制。因此嘉布瑞爾很長時間來主張通過在歐盟範圍內的法律,加強對中國企業在德國和歐盟國家的收購加以限制。但是其中的關鍵一點是,是否投資者來自中國,就加以限制?或者說如果投資者來自美國,就不會受到限制嗎?是這樣的。相對於美國工業界,德國企業很有競爭力。而從長期來看,來自廣袤中國的大企業則可能變得過於強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