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科研合作不應天真幼稚

2023年11月28日

今年夏季德國政府推出中國戰略之後,對華關係的重新定位不僅侷限在政治和經濟層面,科研領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正如德國科研部長史塔克瓦青格所說的那樣,今後開展科研合作時,應以"利益和價值觀"為導向。

https://p.dw.com/p/4ZXcK
Cyberkriminalität | China
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長期以來,西方工業國家一直在借助自身的技術優勢,將生產基地轉往遠東地區,以獲取更高的利潤。但情況早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篇題為《過於幼稚的西方》的評論寫道:

"中國早已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逐步演變成正在努力獲取國際政治影響力和認可的高科技大國。德國政府在其中國戰略中談到'競爭和制度性對手',並指出我們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和繁榮富足所面臨的威脅,這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我們一直把技術輸出作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這一切並非如此,想必現在大多數人都對此有了共識。一年前,人工智慧(AI)突然開始登堂入室,被社會廣泛接受,至遲在這個時候,我們所有人就應意識到,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速度總是快於我們對其長期影響的理解,這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當德國、歐盟以及美國的政治家們還在討論如何與時俱進應對技術新發展之際,而在其他地方,新技術已經被輔助實踐:人工智慧被濫用於自動化戰爭、虛假新聞泛濫成災、網路襲擊以及無孔不入的大規模監控正在損害我們的公民權利。"

評論指出,微軟、亞馬遜以及Meta等高科技巨頭本應在核心技術領域發揮榜樣作用,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企業卻在繼續同利用人工智慧打壓民眾的國家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商業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中國。

"那麼,面對這種矛盾局面,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首先,我們必須停止不假思索地將核心技術出口到那些無視基本人權和自由的國家。幾十年的富足生活讓我們認為,基本人權和自由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世界上的大型科技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巨大責任,因為事情早已不再是通過科研合作來美化經營業績,從而讓股民股東們心滿意足那麼簡單了。更為重要的是,對新技術未來風險的無知已經無法再成為不去遏制風險的藉口,因為風險已經成為現實。"

專家預計,中國2024年起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出現下滑趨勢。圖為中國一處風力發電場。
專家預計,中國2024年起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出現下滑趨勢。圖為中國一處風力發電場。圖片來源: Zhang Zhiwei/Zoonar/picture alliance

對於本周四即將在杜拜召開的世界氣候會議,《科隆評論報》發表評論寫道:

"事實上,似乎只有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才能促成一個市場經濟體實現碳中性,但美國總統拜登卻只想用胡蘿蔔實現目標,他為綠色技術注入了高達數以千億計的巨額資金。然而,由於拜登不敢動用皮鞭,那些天然氣和石油跨國公司也在注入更多的資金,以擴展其骯髒業務。如此這般,減排目標將很難實現。

偏偏是中國帶來了一線希望。中國的風能、太陽能以及原子能發展極快,以至於專家們預計,該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4年就會出現下滑趨勢。這樣一來,中國將取代歐洲,成為新興工業國家通往碳中性發展道路的重要夥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