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紙上的市場經濟

雨涵摘編2016年5月19日

對於目前爭論不休的中國是否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德語媒體認為中國的企業自由目前還只停留在紙面上,國家的干預處處阻礙市場競爭。此外國際特赦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人對難民的接納程度最高也受到關注。

https://p.dw.com/p/1Iqji
China Stahlwerk in Beijing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F. Jiw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承認還是不承認--歐盟面臨一個艱難抉擇。在歐盟內部,有關中國是否已具備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著激烈的爭吵。儘管歐盟議會上周作出了一個不具有約束性的決議,即反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中國仍然有機會在今年年底之前爭取到這個"名分"。《世界報》(Die Welt)網頁版刊登了其駐京記者Johnny Erling等人撰寫的相關評論《六個理由解釋為什麼中國不是市場經濟》。

其中首當其沖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過大。文章寫道:"政府對國有企業乃至私營經濟的影響力仍然很大。甚至最忠於政府的報紙之一《環球時報》日前都發表了一篇金融專家朱寧的文章,呼籲加強破產法的貫徹。儘管中國1986年就制定了一部破產法,但是卻很少將其付諸實施。成千上萬家'僵屍'(企業)由國家人為維持著生計。在過去的30年裡,中國宣佈破產的企業總數僅僅相當於在歐洲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一年的企業破產數量。"

第二個重要原因與之也密切相關:國有企業受到優待。文章寫道:"如果中國是市場經濟的話,那麼私營經濟應該在完全不受阻礙、平等公正的環境下與國有企業並存發展。但事實並非如此。國有企業在許多領域都能得到國有銀行的優惠貸款,不僅利息低,而且貸款時限還長。……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中國有52個經濟領域在這方面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而美國人統計的結果甚至高達98個行業領域。"

近一兩年來中國股市出現的大起大落引起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擔憂。而《世界報》記者認為,中國之所以不符合市場經濟標準,金融市場也是一大問題:"在一個市場經濟體中,金融行業也應該符合市場經濟規則。而中國在過去幾年中雖然採取了不少舉措,去促進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和加強銀行之間的競爭,但其金融系統從整體上仍然受到嚴格的控制,……況且中國始終對外國投資者關閉其金融市場。"

Griechenland Piräus Hafen
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貨櫃码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M. Bicanski

除了金融領域之外,在很多其它行業外國企業也受到系統性的排擠。作者列舉了不少例證:"如今中國投資者和企業可以去收購歐洲的汽車品牌比如沃爾沃。但是外國企業要想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則必須要有一個中國本土的合資夥伴,還要去之共享自己的技術和智慧財產權。……中國企業在海外接下了很多規模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比如東歐的鐵路工程,或者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但是歐洲企業在中國則不可能得到這樣的項目。"

除了上訴四點之外,《世界報》記者還提出中國司法體系並非獨立,以及市場尚未承擔資源配置的作用兩個論據,來證明中國尚未符合完全市場經濟標準的結論。至於歐盟委員會最終作出怎樣的抉擇,還需拭目以待。

中國人好客"名不虛傳"?

中國人在國際上一向有著好客熱情的名聲,而"明鏡線上"(SPIEGEL.de)周四關注了在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中,中國所取得的優秀排名,那就是對難民的接納程度。據悉,該組織對27個國家的2萬7千多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問他們是否願意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乃至自己家裡接納難民,最後得出所謂的"難民歡迎指數"(Refugees Welcome Index)。

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在自己家裡安置難民。而在中國,這一比例甚至高達46%。文章援引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謝蒂(Salil Shetty)的話指出,人們的團結精神還是相當明顯的。"該調查的另一個發現就是,民眾的觀點在部分情況下與其政府的行動立場有著分歧,民眾是願意接納難民的,而政府則應該傾聽大多數的意見,而不是那些叫得特別響的少數人。"

在意料之中的是,德國在這項調查中也表現甚佳,其對難民的歡迎程度僅次於中國,排名第二。而最不歡迎難民的國家包括波蘭、泰國、印尼,墊底的是俄羅斯。61%的俄羅斯受訪者表示,不應該讓難民進入他們的國家。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