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40909 Pro Asyl Menschenrechtspreis

2009年9月5日

德國難民援助基金會每年都要為有傑出貢獻的人權活動積極分子頒發難民援助獎。一般情況下,這一獎項都頒發給那些幫助難民的個人或者團體。但本周六頒發的該獎項由兩位難民所得。這兩個人在困難的條件下為自己及其他難民爭取了權利。

https://p.dw.com/p/JSR4
在難民營中等候打電話圖片來源: dpa zb

尼斯琳-阿裡今年19歲。她是無國籍的庫爾德人,13歲時由敘利亞逃到德國,並在這裡遞交了避難申請。作為庫爾德人,她在敘利亞沒有任何權利和前途。尼斯琳的父親在敘利亞時常常遭警方逮捕。在獲知將再次被捕時,她的父親逃到了德國。家人也匆忙地跟隨而來,甚至沒有時間與親戚朋友道別。唯一能夠安慰他們的是,據說在德國一切都會好起來。而今天,阿裡一家已經在拜羅伊特的一個難民營裡住了六年了。他們的避難申請沒有獲得批准,只得到了德國的容忍性居留權。

尼斯琳描述了她在德國的日常生活:"我在德國的生活?睡覺、喝水、吃飯。除此之外沒什麼可干的。廚房和淋浴都有規定的使用時間。所有一切都與其他人合用。這裡的衞生條件很差,而且很吵。有些人喝醉了,吵鬧到凌晨三、四點鐘,你根本沒法睡覺。這裡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刻。我試圖解釋難民意味著什麼。除了一句話以外我想不出其它表達方式來,即一個住在這裡的難民並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慢慢的死亡。"

尼斯琳在巴伐利亞州議會上公開表達了這一看法。儘管生活條件困難,尼斯琳仍舊覺得自己融入了德國社會。難民援助基金會主席布克哈特指出,儘管尼斯琳是在德國長大的,但卻隨時有被遣返的可能。布克哈特說:"她非常準確地描述了一個不得不在難民營裡生活的人的處境。這裡有許多限制條件。而這位年輕姑娘說,我是在這裡長大的,你們到底要我怎麼樣。我生活在這裡,我屬於這個國家。我盡一切努力來捍衛德國的人權。"

Asylbewerber in Deutschland
難民申請者在德國圖片來源: AP

象尼斯琳一樣,費裡克-庫姆也在努力為避難申請者爭取權利。這位埃塞厄比亞人在一個難民營裡住了九年。儘管他在埃塞厄比亞受到政治迫害,但他的避難申請也遭到拒絕。他在州議會上提出了申訴,並獲得了成功。他認為,一點小的變化都能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申訴,地下室的洗衣間一周開放7天,避難申請者也有了自己帶鎖的信箱。但布克哈特指出,最根本的問題並沒有因此得到解決:"人們從德國政府長期以來對難民居留權所進行的爭論中得知,許多難民都有不能回去的理由。國家應該從一開始就設法使這些難民融入社會,而不是將他們隔離起來。這是錯誤的社會政策。這不僅葬送了這些人的前途,而且也不是與時俱進的難民政策。 "

難民援助基金會打算用這個獎項來表彰尼斯琳和費裡克為維護難民權利所做的貢獻,並想以此促使公眾和政治家關注這個事情。為了改善難民的生存條件,該基金會要求修改有關居留權的法律,並取消難民必須住在指定地點的規定。

作者:Hanna Peters/雪丁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