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908 wüste minqin

2010年8月22日

甘肅民勤縣一度是中國西北沙漠中唯一的綠洲,如今卻成了沙塵暴的源頭。環保組織"拯救民勤"力爭讓民勤綠洲重現,而這絕非易事,需要經濟支持和民眾參與。

https://p.dw.com/p/Ord9
植樹造林是解決沙漠化問題的辦法之一圖片來源: AP

環保人士馬俊河指著一片梭梭人工林介紹說,這種植物只需澆少量水,適合在沙漠地質生長,還有固沙防風的作用,根部還生長珍貴的人參。今年31歲的馬俊河同其他志願者一起,引種造林,總面積有近20萬平方米。馬俊河說,想讓郭東村的村民看到,梭梭林不僅有利環境,而且能帶來經濟效益:

"最大的挑戰還是要給當地人找一個出路. 環境要治理肯定要犧牲一部利益。但你犧牲這一部分利益在什麼地方想辦法把它補償。他(農民)首先要考慮到自己的生活。生活保不住,環境就沒什麼意思。"

Bildgalerie Ursachen von Armut: Desertifikation
當地人在甘肅民勤引種造林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昔日綠洲 今天沙漠

馬俊河自己就生長在民勤縣郭東村。小時候經常幫父母干農活。18歲時離家去南方打工。2003年,馬俊河在網上看到有關民勤縣的報導,特別是當地沙塵暴越來越嚴重。他當時想,自己要為民勤做點什麼。之後馬俊河離開南方先是到了蘭州,並成立了"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2007年,馬俊河在家鄉郭東村租下33萬平米的土地,作為植樹造林的實驗田。這裡的地是沙質地,馬俊河回憶說,以前這裡長著不少沙棗樹,也是石洋河的流經地。後來當地政府大舉開溝整地蓄水。當地的氣溫不斷升高,降水越來越少。當地農民挖了上千口井。民勤的地下水位從20米下降至200米。專家預測,17年後,這裡的地下水會完全乾涸。

儘管如此,65歲的農民白德軍還是不想回到從前,因為現在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不過,曾經還長草的地方,現在是一片沙漠。政府要求農民不要種小麥和瓜類,因為耗水量大,而是讓農民在溫室大棚種菜。白德軍對此並不十分滿意:

"大棚的活相當忙。」

馬俊河接著說:「 傳統的習慣是干半年休半年。 現在一年都要忙,他就不適應。再加上本來也是一個技術活,比比如像溫度控制多少合適,你要高了,那就 燙死了,低了,凍死了。"

白德軍說,沒人具體教過他們究竟怎麼掌握大棚蔬菜的技術。所以他希望自己的3個孩子,4個孫子都能在城裡生活,因為那裡才是希望所在。

環保要靠全民參與

民勤政府希望能通過植樹造林、改善農作物耕種品種以及限量用水來讓民勤的未來也充滿希望。而民勤縣上泉村的一些村民反映,政府限定的用水量根本不夠喂養牲畜。"拯救民勤"的另一位創立人韓傑榮也認為,僅靠強制限量用水,並不能緩解民勤沙漠化和缺水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貪多嚼不爛。政府甚至沒有細致地跟農民溝通。這種工作的不細節可能造成農民的誤會。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是你當地形成了一個拳頭產品,形成這麼個長期地這麼一個銷路,這是最關鍵的。"

韓傑榮說,這需要當地民眾和企業的參與支持。只要通過具體的參與,才能讓環保、氣候變化這樣抽象的名詞變得具體和付諸實際。

作者: 賀志勇 編譯:謝菲

責編: 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