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擴建養老體系勢在必行

2010年1月9日

去年七月,國營吉林通化鋼廠工人抗議私營企業併購,並毆打一名經理致死。事件的主要導火索是私營企業準備併購後以每月支付幾百元的條件打發五千名工人提前退休,而原總經理卻可以一次獲得近三百萬元的補償。《時代周報》在回顧了這一事件後寫道:

https://p.dw.com/p/LOjb
到2030年時,中國預計將有三億八千萬65歲以上的人口圖片來源: AP

"北方這家鋼廠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巨大社會問題的象徵,要求中國領導人擴建養老制度的壓力越來越大。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必須編織更為緊密的社會保障網路,他宣佈,為擴大養老金網路,2009年政府要支出折合三百億歐元的經費,比2008年增加17%。

這只是一小步。1997年以來,政府一直在對改革進行改革。儘管有明顯進步,但中國還遠沒有全面覆蓋的養老金制度。即使在沿海地區的現代化城市,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仍然不足半數,農村居民也只是剛剛逐步納入養老體系。據世界銀行估計,九十年代初啟動的農民養老計劃普及的人口不到農村人口的10%。

甚至中國社會保障部也承認,2008年領取養老金的人只有兩億零五百萬,佔居民人數的15%。按照計劃,2009年年底之前,這一數字應提高到兩億兩千三百萬。"

《時代周報》認為,"在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生活狀況從中世紀延伸到二十一世紀的國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核心問題是:誰為誰支付保險?誰應該得到多少養老金?"更為困難的是如何保證養老金發放的公正性:

"中國人雖然不期望從國家那裡獲得太高的待遇,但他們對社會的不公正越來越敏感。中國媒體中,無論專業雜誌還是大眾媒體,公開激烈討論養老金問題的程度超過了任何其它話題。不久前央視的一次訪談節目中就可以聽到直言不諱批評政府的聲音:'政府職員無須支付保險費用,卻可以獲取退休金,這不公平。他們的退休金甚至高於企業退休人員,更不公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楊團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文章,擔心現行體制將'加大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差距'。他認為,對城市中工人和幹部、農村中農民和農民工實行不同規定,這本身就'破壞了社會保障體系'。他明確指出,'社會保障體系缺乏完整的方案'。

未來的社會壓力將增大,從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專家們計算,2030年時,中國將有三億八千萬65歲以上的人口。獨生子女政策使社會形成了'四、二、一'結構,即四個祖父母、兩個父母和一個孩子。只要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美國的老年人口在69年內翻了一番,而中國只需27年。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速度超過美國一倍。"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