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中國的形象大使

2006年4月25日

在法國人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的帶領下,「上海灘」中西結合新演繹,打入西方上流社會。

https://p.dw.com/p/8JG7
新中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瞧,滾石也來啦。圖片來源: AP

2001年,雷富逸(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就任著名服飾品牌「上海灘「執行董事。上班的第一天他踏進店內便忙著尋找合適的工作制服。他希望自己身上能展現這一品牌的風格。上海灘的主旗艦店在香港的高檔時尚街Pedder Street。其Art-Deco(裝飾風格)令人回憶起三十年殖民地時期的上海。店內衣架上掛著彩色的絲綢唐裝,旁邊是女士的灰色禮服。四年半前,雷富逸的手滑過一個個衣架,仔細查看服裝的質地和裁剪。但最終他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衣服。

「上海灘」源自一個宏偉的設想。1994年香港人鄧永鏘創立了這個服飾品牌。鄧有一個夢想,他要創辦中國第一個奢侈品集團。當年中國的對外形象便是低薪水,中國出口的都是便宜的體恤和塑料鞋。而成為時尚之都在中國根本沒有提上議事日程。鄧希望用時尚的方式詮釋中國,而他的「上海灘「品牌志在搶佔西方的雞尾酒會和盛大宴會。

然而鄧永鏘的期望並沒有完全實現。耗資巨大的紐約麥迪遜大街的服飾店被迫關門。 香港人無法接受上海灘色彩繽紛的設計。而遊人買這些衣服只是作為紀念品,沒有人會把它們從衣櫥中拿出來穿的。此外,當時公司的運作管理方式與大型蔬菜商幾乎沒有區別。

2001年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收購了上海灘的大部分股份。當le Masne作為公司領導與他的團隊進行商議時,他們的回答是:「你瘋了嗎?」這位42歲的法國人在就職第一天尋找工作制服時,真正理解了這個問題。「如果作為董事的我在自己店中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制服,能夠穿著不讓別人覺得我可笑,那麼我們的設計可能是有些問題的,」le Masne如今說道。

le Masne召集自己的團隊說:「我們必須重新開始,所有的樣板都必須改」。他知道,中國設計的西服想被西方接受,必須做到能讓人們在商務餐時穿著與自己的上司坐在一起。

這個計劃實現了。目前這個年輕的企業快速擴張,在巴黎、紐約、東京以及蘇黎市等地開設了20多家分店。今年還會在另外五個國家開新店。從2001年10月起,上海灘的銷售額開始翻倍。「帝王裁剪」系列的經典服飾在香港的銷售業績達10萬美元,服裝上配有手工針織和施華洛世奇的石頭。「上海灘」創意總監是美籍華人Joanne Ooi,她帶領著旗下19人的團隊。「上海灘」的設計特意採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龍、書法、絲綢、羊毛以及閃亮的色彩等元素,而裁剪又融合了西方風格。

1949年後大陸大部分裁縫都逃到了香港,並在流亡中成立了行會組織。他們中的15人仍健在,其中9人便在「上海灘」工作。僅擁有150名員工的「上海灘」仍然沒有成為大型集團。但是在法國和瑞士投資商的領導下,「上海灘」這一名牌打響了,在西方成為新中國形象的「新大使」。

而在中國本土對「上海灘」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因為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增長非常迅速。去年的一項企業咨詢報告顯示,到2008年中國的奢侈商品銷售額將每年增長20%。到2015年中國會超過美國。

世界豪華品牌如古奇(Gucci) 、阿瑪尼(Armani) 、法拉利(Ferrari)以及百達菲麗等幾乎每周都會在中國創立新的分店。「上海灘」是第一家從中國奢侈品市場獲利的企業。儘管受到西方風格的影響,但中國品位與西方品牌還是有著根本區別的。陳舊的保守風格已經過時了。大膽的搭配才會產生出奇的效果。「在中國不帶領帶可以是很酷的穿衣方式」,le Masne說。他的設計中沒有一件襯衫是帶領子的。他很肯定,中國人的品位不久將會改變和影響西方。

「上海灘」簡介:1994年由港商鄧永鏘(David Tang)創立的時尚品牌「上海灘」是中國第一家高貴品牌,並以古典中國服飾的設計在西方和亞洲市場取得了成功。2001年瑞士歷峰集團控股該品牌。瑞士投資商不肯透露接手後的具體業績。但據說上海灘品牌「收益頗豐」。從2001年起銷售額翻倍增長。到2007年底公司將擴張到30家分店。據說公司執行董事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也在漢堡和慕尼黑進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