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三菱材料與中國勞工受害者達成和解

張筠青/謝菲(美聯社、中新網、共同社)2016年6月1日

日本三菱材料周三與中國勞工受害者代表達成歷史性和解。該公司向受害者表示誠摯歉意,並將向受害者或家屬做出賠償。

https://p.dw.com/p/1Iy7l
Bildergalerie chinesisch-japanische Beziehungen Zweiter Japanisch-Chinesischer Krieg
圖片來源: Bundesarchiv, Bild 183-S34828 / CC-BY-SA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周三與數千名中國勞工受害者及其家屬正式達成和解,三菱公司對於在二戰期間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勞動致歉並同意支付賠償金。這些中國當年被強迫在該公司前身三菱礦業株式會社經營的10座煤礦場中勞動。

三菱材料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周三在北京與三名中國倖存勞工代表簽署了和解協議。

China Shijiazhuang Demonstration mit Banner
日本最高法院在2007年裁定不承認中國人擁有索賠權後,中國受害者團體及三菱材料展開了個別談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yodo

據中新網報導,根據協議,三菱材料將向3000多名中國受害者或其家屬支付1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並在日本為受害者建立紀念碑。報導引述《和解協議書》寫道,三菱材料表示,二戰期間根據日本國政府內閣《關於向日本內地輸入華人勞工的決議》,約390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三菱礦業及其承包公司接受其中一部分3765名勞工到其作業場所,強迫其在惡劣條件下勞動,其中有722名中國勞工身亡。

三菱材料在聲明中寫道,在周三的簽字儀式上,該公司對於其歷史責任表達"真誠的道歉",三名中國勞工代表也接受致歉。

美聯社指出,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約4萬名中國人被強擄至日本被迫勞動,以解決當地勞工短缺的問題。許多中國勞工死於暴力對待或營養不良。

歷史性和解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這是日本民間企業自行與日本最高法院不承認擁有索賠權的中國受害者,就道歉和賠償達成的歷史性和解。該報認為,此舉有可能對與日本企業相關的其他戰後補償問題走向做出影響。

共同社指出,日本政府的立場是根據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國在放棄對日本政府索賠權的同時,也放棄了民間對日本的索賠權。因此日本最高法院在2007年裁定不承認中國人擁有索賠權後,中國受害者團體及三菱材料展開了個別談判。

美聯社報導稱,至少還有兩家日本建設公司也採取了類似行動,向小部分的受害者家屬做出賠償。2015年,三菱材量也曾就強迫勞動向美國戰俘道歉。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