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和平憲法和發展核武器

Andreas Leixnering2006年11月29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9日啟程前往日本。原定日程是談論伊朗和北韓的核武計劃。不過,現在又多生枝節,日本自身的核武計劃成為本次訪日的重點。一個以和平主義主導的國家應該發展核武器嗎?

https://p.dw.com/p/9Rt4
日本國防自衛隊女兵圖片來源: AP

國際原子能機構有兩項核心職能,其一是禁止核武器擴散,其二是監督不擴散核武條約的執行。該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覺得有必要同戰後宣揚和平理念的日本談論一下保持該國無核區地位的問題。巴拉迪計劃從11月29日至12月4日訪問日本,他會會晤包括麻生外相在內的日方人士。

「如果鄰國有了原子彈,那麼就不應拒絕日本對核武的重新思考」 ,這是麻生外相於10月9日北韓試爆原子彈之後宣佈給外界的。他的言辭猶如一顆炸彈,為存在了50多年的禁區炸開了一條裂縫。不要小看了麻生的一家之言,在自民黨內,至少還有兩名政治家跟麻生保持一致。

反彈不是沒有,而且還相當激烈。日本在野的4個反對黨要求撤銷麻生外相之職,因為他本人成了日本外交政策中的「風險因素」。接下來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0%的日本公民不同意日本實施自己的核武計劃。韓國外長、即將接替安南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公開表示了他的憂慮。中國也提醒日本已在禁止核武器條約上簽了字,因此必須完成條約賦予的義務。事情好像越鬧越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趕緊出場解圍。他不願讓這場討論繼續下去,他宣稱,日本將繼續嚴格執行3項基本原則,即不擁有、不製造和不進口原子武器。安倍接著說,不過,日本憲法准許日本擁有小量自衛性核武器。

那場民族悲劇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戰後經歷了核武打擊的民族。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喪生人數高達37萬。日本戰爭一代對此不僅記憶猶新,而且當年核放射的後果如今仍然沒有完全散去。正是這一代人為日本引入了和平理念並將之推廣,使之深入人心。1971年,日本下院將「不擁有、不製造和不進口」核武器的3項基本原則上升為日本的基本國策。日本憲法第9條明文規定了日本「作為主權國」放棄戰爭、「放棄使用和動用武力威脅」。正是這個第9條,是日本首相安倍計劃修改憲法的目標。出於這個原因,日本鄰國擔心,日本借討論軍備之機,達到該國恢復軍事化的目的。


日本不想擁有核武器

德國位於漢堡的亞洲問題研究所的納波認為,將日本描繪成趕超核武大國十分荒謬。在接受德國之聲的訪談時,納波說,「如果世界有一個反核國家存在的話,那麼這個國家便是日本。」日本保守陣營時不時發出的一些論調,不會引起國策的改變。這些論調為的是平衡一下日本老百姓受到威脅的情感,它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我們想要有原子彈的話,是能夠做到的。此外,因為日本在美國核保護傘之內,也就意味著日本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核國家。納波說,日本的技術和軍事發展瞄準的是另外的目標。由於北韓的變化無常,日本在2005年同美國一道,研製和安裝海上反導彈系統。由此可見,日本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


這樣的討論10年前是禁止的

維也納東亞問題研究所的曼琛萊特(Wolfram Manzenreiter)卻不這樣看。他認為,日本對核武器的討論「令人不安」。日本是全球軍費第4 大國,也是全球生產核能的第3大國。「從技術角度看,日本很快就可製造出核武器。此外,這樣的討論會讓老百姓漸漸習以為常」。曼琛萊特還說,「10年前,這樣的討論是絕對不準許的,誰提起這樣的話題,那也就終結了他的政治生涯。」他認為,日本安全政策正在不被察覺地漸漸擴展,在國內研發新式武器以及出兵海外便是最好的例證。事實上,做到這一步,日本憲法第9條表達的和平主義的基本理想便走到了盡頭。

孤立和軍備競賽

儘管以上兩名專家在日本討論核武器問題上存有分歧,但他們二人都認為,日本果真發展核武設的話,會招致嚴重後果。「同保護國美國的關係會急劇惡化。日本在東亞會遭到絕對孤立」-- 納波這樣預言。奧地利人曼琛萊特的表述也很相似:「該地區會開始軍備競賽,這將完全違背美國的利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