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暢遊學海與職場的「幸運兒」

王凡2016年6月9日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建築工程師盧侃侃應該就是這樣一位自知者,而這或許也是他留德十餘年發展很順的原因。

https://p.dw.com/p/1J2R7
Studium Abschluss Hut
圖片來源: Fotolia/xy

(德國之聲中文網)穿著黑色皮夾克、一頭利落短髮的他侃侃而談,人如其名。盧侃侃今年32歲,是一名建築工程師。11年前的那個夏天,他參加四川大學的"2+2"項目來到了德國克勞斯塔爾工大,開始了"留德華"的生活。

精力充沛的"結實小胖兒"

很多初到德國的學子都曾因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而經歷一段低潮。然而盧侃侃顯然不是其中之一。2005年,從人口千萬的蜀漢腹地成都來到德國薩克森州小城的他,迅速融入了當地的校園生活。"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誘惑少",他笑著說。

在四年半的時間裡,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建築學本科(後兩年)與碩士學位,抽空上了經濟學課程,還參加了不少體育、社團活動。但他謙虛地說自己不是學霸,只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結實小胖兒"。

事實上,我眼前的盧侃侃一點也不胖,各種自嘲和玩笑話背後透著活力與自信。顯然,這是情商很高的一個人。他的微信上貼著這樣一句話:"若違天道,勤亦不可酬也。"

Bauingenieur Lu Kankan
建築工程師盧侃侃圖片來源: Lu Kankan

"愛自我鑽研是優勢也是劣勢"

成功沒有官方的定義,聰明如盧侃侃自然心知肚明。他絕口不提成績與榮譽,只稱自己憶往昔時沒什麼遺憾,是個幸運兒。在被要求分享學生時代的經驗感觸時,他想了想,提到下面兩點:興趣和方法。

與中國一樣,德國大學也存在熱門與冷門專業。很多德國學生為了學醫,高中畢業後苦等數年,哲學、化學這些專業則很少設置入學門檻。

"跟著心走,不盲目隨著市場追熱門",盧侃侃談到自己對選擇專業的看法時說。他表示,在德國,其實只要認真做,各行各行都有機會。而有了興趣,堅持下去要容易得多。

在談到方法時,他說:"一般而言,中國學生的優勢是勤奮,喜歡自我鑽研。這在很多時候卻也是劣勢--有問題時喜歡自己使勁,不愛問老師、學長。而選擇後者其實常常更快、更有效率。"誠然,如果有橋可走,何必非要摸著石頭過河呢。

"另外,多問問題,給教授留下的印象反而更好。對於一些想讀博的有心人,這種臉熟當然也很重要",他眨著眼說。

職場有擔當

碩士畢業後,盧侃侃沒有選擇直接讀博,而是開始了職場生活。他笑言,比起讀書,工作生活"好混多了"。話雖如此,但他可不是一個混著過日子的人。

當上司分配項目、德國同事把頭低下去的時候,盧侃侃說他會去爭取,會想著"幫著分擔"。他不畏懼挑戰,敢於承擔責任。

短短數年,他從漢堡小公司的職員一路幹到了能源化工企業TGE的工程師,而薪水也是不斷攀升。不過他說,對於年輕人而言,好工作的三大要素是"工作內容好、同事好、老闆好",薪水反倒是次要的。

"從小公司做起;小公司人手少,逼著你學新東西。責任雜、工作量往往比較大,但是可以瞭解工作各個流程,鍛煉獨當一面、縱覽全局的能力。在大公司,一般從事的是某一個專門領域的工作,這時候,之前積累的對全局的把握就能發揮作用,很多大公司招管培生也是這個道理",這是盧侃侃對那些尚未步入職場的學弟學妹們的建議,而說這些話時,剛過而立之年的盧侃侃老練而不油滑,一臉的認真。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