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書裡看中國:醒轉的巨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10月11日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農業大國到工業社會——中國的巨大轉變無法令人視而不見。正如英國首相布萊爾不久前在北京所說的那樣:「人們需要搞清楚,他們正在面對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https://p.dw.com/p/7IEc
繁華夜景圖片來源: dpa

世人正在用驚奇的、不無憂慮的目光注視著中國,這個日漸崛起的東方大國即使不會在21世紀稱霸,也會以它自己的方式影響著世界格局。一位名為沃爾夫岡‧黑恩(Wolfgang Hirn)的德國經濟記者呼籲道:「我們再也不能漠視中國的變化,如若不然,我們必將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隨後,他又列舉了一連串數據來證明這個國家的重要性:全世界每售出兩架相機、每三台空調、每四台電視,就有一台來自中國。中國生產的手機、紡織品充斥著全球市場,中國的能源飢渴推動了世界價格的飆升。中國成了各國政治家、企業家、記者們的必經之地,而形形色色關於中國的書籍也亮相在各大書店的暢銷書籍排行榜裡。

例如,東亞問題專家卡爾‧皮尼在其所著的《亞洲世紀》一書中對中日兩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展開對比。21世紀的亞洲潛伏著前所未有的機遇——這是皮尼一書的核心思想。但是作者也十分清楚,上升道路上決非沒有暗礁:一個是社會自身的內憂,另一個則是中日衝突升級可能導致的外患。

皮尼分析的危機因素首先潛藏在中國平行進行的多種體制轉型過程之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農業國家到工業社會、從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到參與全球化企業競爭。合理控制這些進程的有序發展對於當權者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皮尼認為,為了維持社會安定,中國需要一個可持續性的高經濟增長率,否則,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大規模暴動可能重演,後果對於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不堪設想。

皮尼繼而指出,中國中央政權和地方政府之間經常產生政策偏離,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人口佔全社會10%的富裕階層擁有三分之一的國民收入),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如何確保每年創造出幾百萬的就業崗位呢?與此同時,舊有經濟模式改革使得大批國有企業職工正在淪為下崗工人。

失業隊伍的逐年龐大、社會不公現象的比比皆是、黨員幹部的貪污腐化……今日中國確實不乏可能引發社會動亂的隱患。單只在去年,中國大大小小的抗議示威事件就有7萬4千多起,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民眾怒火是否有朝一日將會顛覆當局統治呢?

在作者皮尼看來,只有少數的異議人士倡導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設,實現中國的全面現代化,當代中國青年對政治普遍不感興趣,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專制統治遠遠不像一些德國學者預言的那樣,會在今後幾年內全面崩潰。另外,皮尼認為中共領導人雖然普遍奉行教條主義,但其適應能力不容輕視。這位東亞專家表示:「多一些民主完全是有可能的,不過那將是中國式的。」至於中國式民主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皮尼沒有做出進一步闡述。

相比之下,沃爾夫岡‧黑恩所著的《中國挑戰》更是不惜筆墨地描繪了中國近些年來的改革成就,沒有像皮尼那樣對社會問題給出必要的關注。黑恩還另外開闢了一個章節,重點討論經濟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酸雨、河流污染、亂砍亂伐等現象。

黑恩認為,中國政府在經濟利益面前忽視了環境治理,從中期及長遠眼光來看,必將給中國及全世界帶來嚴重危害。他說:「雖然中國當局現在不再迴避環保問題,但是並沒有真心實意地全力以赴,經常在誘惑和壓力面前做出妥協。」

黑恩還在書中提到了在他看來值得中國大陸借鑑的台灣民主模式,並且批評了西方列國親大陸、遠台灣的外交政策,他說:「權力交易總是佔了政治理念的上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