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Molekularbiologie und Medizin

Cajo Kutzbach2008年10月4日

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層面上研究活細胞中的生物過程。近10年來,科學家們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所獲得的新認識,對人們開闢新的醫學治療手段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德國圖賓根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就積極活躍在這一領域。

https://p.dw.com/p/FTsh
圖片來源: AP/Merck

古希臘學者當年開始研究人體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曾想到,人類需要花費2000年的時間,才終於擺脫越來越向微觀發展、重局部輕全局的醫學研究方式,轉向整體觀察的視角。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生物學近年來的長足發展為這一轉變起到了關鍵作用。最新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發生在人體的嘴、鼻、眼、耳等感官中的生物過程非常相似,雖然它們負責接收的感知印象完全不同,但最後這些印象都被簡化成訊號,而且只有兩類訊號,傳送到大腦。

圖賓根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院長蔡納(Hans-Peter Zenner)教授介紹說:「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基於電訊號和化學訊號,兩類訊號相互交替。我們的感官必須把我們所感受到的環境印象轉化成這兩種訊號,傳送到大腦,大腦才能感知環境。」

其中,嘴和鼻子感受的是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眼和耳感受的是環境中的振動波,不過眼睛還可以感受光子。儘管如此,當研究人員發現,構成各種感官的細胞,90%是相同的時候,他們還是深感驚訝。蔡納教授說:「是的,我們發現,各種感官的所謂分子終段,也就是最後負責與大腦溝通這一段的分子構造,顯然總是一樣的。特別是當我們比較不同感官細胞的時候,雖然從名稱上來說它們強調的是『感官』,而且職能有別,但它們都是細胞,從分子構造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那麼作為某種過程,比如說患病過程的結果,致使相關細胞功能失靈,其機制,不同感官之間存在共同之處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們可以把不同的感官細胞想像成分工不同的工人,每人手裡的工具不同,干的活兒也不同。人嘴裡的味覺細胞只有幾種,只能各自辨別一類分子,因此人們能辨別的口味為數不多。

相反,人鼻子裡的嗅覺細胞,其功能卻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功能,每個細胞都可以辨別一系列的氣體分子,因此,人的鼻子可以聞出多種多樣的氣味。眼睛的情況是,光線作用於不同的色素,細胞和大腦一起將其看作是彩色,或解釋為彩色。人的耳朵則是憑借極細的耳毛,將空氣的震動傳給耳細胞,隨後在大腦的幫助下,將其轉換成聲響。

不過,有些疾病會損壞感管細胞,最後致使這些細胞死亡,典型的例子是老年性黃斑變性以及聽力衰退等疾病。這類疾病人們也稱之為細胞凋亡症。蔡納教授介紹說:「研究表明,細胞凋亡的過程,所有感官基本上都一樣,因此,對一種感官有效的藥,對其它感官也會有效。但迄今為止,同樣是細胞凋亡,不同的感官用的藥也不同。那麼今後的任務將是各科共同合作,把適用所有感官、藥效最好的那些藥挖掘出來。」

由於圖賓根耳鼻喉科醫院在研究遏制細胞凋亡的抗氧化劑方面,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因此,眼科醫院完全可以借鑑他們的經驗,節省幾年的研究工作。有些疾病的患者必須服用特定抗生素,但這些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卻是聽力下降。單在中國,受這種副作用影響的患者人數每年就達4萬人。學術界至今的研發成果,已經為這些患者帶來了福音。而且,可以抗此副作用的仙丹妙藥不是什麼神秘的新藥,而是人們再熟悉不過、且價廉物美的阿司匹林,因此,貧窮國家的患者也買得起。

把對一種感官的研究心得,推廣到其它感官,這種做法還有一例。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以佈雷爾(Breer)教授為首的一支科研小組在人的鼻子裡發現了成人幹細胞,大約每隔兩個月更新一次嗅覺細胞。人的眼睛和耳朵卻不具備這種更新機制。蔡納教授說:「這也是一個圖賓根、斯圖加特一帶好幾個實驗室認為將來可以一起合作的典型例子,也就是搞清楚大自然為什麼情有獨鐘,只賦予鼻子這個細胞更新的好處,但對眼睛和耳朵看來卻很吝嗇,因為我們很難甚至根本沒有在這些感官中發現過成人幹細胞。下一步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如何在眼睛和耳朵中發現干細胞,或者刺激生成干細胞,用於更新視、聽覺細胞。」

鑑於成人幹細胞不像胚胎干細胞那樣有倫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假若能利用患者自身的成人幹細胞修復眼睛和耳朵中受損的細胞,那麼有朝一日,人們就不用再依靠眼內植入體或者助聽器什麼的,再度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