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本網評論:海嘯災難給人類的教訓是什麼?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4日

鑑於這場災難帶給人們的巨大創傷和悲痛,鑑於那些來自災區的慘不忍睹的畫面,在這個時候來談經驗教訓似乎顯得不無諷刺意味。然而,這樣的想法恰恰是錯誤的。正因為災難如此慘重,造成了如此眾多的傷亡,正因為一年到頭災難接連不斷,而歲末也同樣未能倖免於難,也正因為人類將來同樣不得不面對更多的災難,現在這個時候來談教訓正是當務之急。

https://p.dw.com/p/64jr
圖片來源: AP

印度洋海嘯造成的災難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不論是西方富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甚至連一年前同樣遭受大地震侵襲的伊朗巴姆的居民也積極參與了援助亞洲海嘯災民,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世界性救援行動。國際社會為印度洋海嘯災民展開的大規模救援行動感人至深:不論是戰鬥在災區前線的救援工作人員,還是慷慨解囊的世界各地的居民。當然,救援行動也存在問題,然而在這個時候以隔岸觀火的態度進行挑剔顯然是既不公平也不合適的。紅十字會和紅色半月組織聯合救援行動負責人裡德的話不無道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人恐怕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條不紊。

這場災難,還有許多其它的災難帶給人們的教訓就是:防患於未然。多年來,聯合國一直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推行一項計劃。它得到的兩個啟示是:第一,災難襲擊的大多是貧窮地區,導致那裡的國民經濟更加落後;第二,災難雖然不能避免,但卻能夠避免造成如此眾多的傷亡和毀滅性的後果。

相關的措施早就確立了:從純技術的警報系統,到公民教育計劃和民間防範體制,其中包括明確地進行責任分配,建立連環報警措施,並修建防護建築等等。現在急需建立起來的則是一套防範性文化。

這套機制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運作起來。孟加拉學會了與洪水做鬥爭;古巴是熱帶旋風,而太平洋地區則是海嘯。通過這樣的機制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然而在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卻沒有這樣的防範性文化。聯合國災難預防計劃負責人布裡切諾認為,如果建立警報系統,是可以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的。

聯合國方面並不是在譴責災區國家的政府。事實就是許多地區並不具有這樣的預防措施。而理由往往是一樣的:許多國家缺乏的是相關的經費。然而,在災難預防領域恰恰不能夠缺乏經費。

布裡切諾表示,將資金用於預防災難,比事發之後都來不及清理屍體要明智得多。現在國際社會視救援災民為己任,那麼,未來建立預防災難的機制也應是國際社會的責任。聯合國災難預防計劃的負責人認為,建立預防機制所需要的經費要遠遠低於現在用於緊急救援的資金。僅僅6億美元就能夠建立起一個相關的基金。

多年來,這些情況已經眾所周知,也做了不少具體的事情。聯合國災難預防計劃還特別表彰了德國在這一領域做出的貢獻,因為聯邦政府在波昂特設了一個早期預警系統,為聯合國提供訊息。但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一月中旬將在日本神戶舉行災難及其預防國際會議。人們是否從12月26日的海嘯災難真正吸取了教訓,可以從這次會議上看出。而這個教訓便是:讓我們在未來竭盡全力,盡可能地拯救更多的人的生命。我們擁有的可能性要比災難當前我們可以想像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