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松花江災難是中國環保新政策的開始

2006年12月19日

一年前,松花江因吉林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炸受到嚴重污染,污染的江水流入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黑龍江。一年後,德國日報記者訪問了受災的俄羅斯一側後,在該報報導了當地的見聞:

https://p.dw.com/p/9ZyR
「否極」也許便會「泰來」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與其他漁民一樣,馬克西莫維奇只能捕撈來自海洋的鮭魚,其它魚都中了毒。他們只能駕駛漁輪開往黑龍江上游,那裡還能打到乾淨的魚。但這很費力,而且往往沒有成效。所以一些漁民寧可留在家裡,以酒度日。他們知道救援無望,俄羅斯政府至今沒有向中國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人們猜想,這是因為莫斯科不想惹火自己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於中國漁民來說,形勢同樣嚴峻。松花江災難發生後,雖然對這一問題的討論發生了很多變化,但災難的真正受害者卻沒有受到重視。

事實上,松花江災難是中國環保新政策的開始。北京政府第一次被迫對生態災難公開承擔政治責任,更換了環保總局局長。從此環保問題在內閣中佔有更高的地位。中國日報說,僅為淨化松花江水域,政府就批准了十億美元的經費。對於黑龍江畔的漁民來說,投入的這筆錢至少要到三、四年後才能收到效果,到那時,黑龍江裡的魚才可以食用。」

每年冬季,大批丹頂鶴從數千里之遙的黑龍江流域飛到到江西鄱陽湖過冬。這種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動物在鄱陽湖同樣面臨生存危機,法蘭克福評論報記者在當地觀察了丹頂鶴的生存環境:

「首先使人擔憂的是鄱陽湖的水位低下。狹小的保護區以外有九個外湖,其中五個在十月中旬就已乾涸。只有在較為透明的淺水中才生長著丹頂鶴可以食用其根莖的植物。

國際鶴類動物保護基金會的中國協調員李鳳山認為,湖區水位不斷下降是鳥類生存的主要威脅。目前,長江從鄱陽湖盆地一側流過的水量少於正常流量,造成湖水流入長江的速度明顯加快。

其它給鄱陽湖的自然環境帶來麻煩的問題,站在自然保護區吳城的觀察亭上用肉眼就可以看見。流入鄱陽湖的五條河流中有兩條在這裡匯合,水面上有無數的貨船把挖掘的砂石運往上海、甚至運往北京。由於中國目前消耗的水泥佔世界消費總量的40%,所以急需必要的配料。

但鄱陽湖地區並非一切都在變壞。湖邊高聳的廬山腳下,水土流失的傷痕猶在,但新的樹木和灌木正在成長起來。1998年長江水災後禁止砍伐源頭樹木的禁令看來起到了作用,在雲南省政府擔任環保顧問的德國人弗格特可以證明這一點。以前,長江源頭的森林覆蓋率不斷縮小,最近森林覆蓋率增大了一倍,長遠看來,五條流入鄱陽湖的河流帶入的泥沙也將隨之減少。但與五十年代相比,鄱陽湖的面積和容積還是大大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