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亞太周:專家探討城市節能與環保

2009年10月9日

本屆柏林亞太周的兩大主題分別是交通和能源。10月8日至10日,以"全球交通運輸"和"未來能源"為主題的專業研討會在柏林紅色議會廳分別舉行。來自中國亞洲國家和德國的專家會聚在一起,介紹各國經驗,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方案與合作的可能。

https://p.dw.com/p/K2kl
柏林亞太周會議現場圖片來源: DW

"台北市交通狀況非常好,尤其是與其它世界各大都市相比較的話。下班高峰期5點到最遲7點半以後,交通就變得非常順暢。"

在 "道路軌道交通"分板塊研討會上,來自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的王聲威主任這樣描述了台北的交通狀況。作為一個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萬人的大都市,台北交通擁堵現象卻並不嚴重,這聽起來令人頗感驚訝。何況,台北市四成以上的居民都開私家車。那麼,緩解交通堵塞的秘訣在哪裡呢?

王聲威從道路建設規劃的角度舉了一個例子:"不久前,我們台北交通局對高速、快速路建設的方案進行考察。結果是,我們對未來興建高速、快速路的規劃方案持保留態度。因為這些道路的建設,實際上引進的是私家車輛。而且即使在高速、快速道路上可以通行,它最終還是要下到地面道路上去。而就平面道路而言,大家都很瞭解,在都市、尤其是老舊社區,道路擴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把更多的車輛引進都市,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台北市鼓勵私家車持有者盡量使用大眾捷運和公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台北的大眾捷運系統包括地鐵、地面軌道交通和城市高架鐵路交通運輸。台北市甚至也曾實行過"單雙號"的規定,那是在捷運系統建設時期,道路可使用面積受到很大影響。但"單雙號"期間,台北同樣出現了有人購買兩輛車以避免受到限制的情況。因此,目前台北市通過公車专用道等方式,鼓勵人們乘坐公共交通、更快捷的抵達目的地。

不過,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不同,台北市的公共交通工具遠沒有那樣擁擠。王聲威介紹說,這與公共交通的供給量有關。此外,對於中國許多城市大力興建地鐵的做法,他認為,地鐵修建成本較高,如果在公車就能達到足夠運力的情況下,就無須興建地鐵。因此,採取何種規劃,要根據每個城市不同的情況而定。

Globale Mobilität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徐德宏圖片來源: DW

城市交通是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不過,台北市目前還沒有採取對汽車車型、廢氣排放量方面的限制。如果能有更多的清潔能源汽車,城市的空氣品質一定能大有改觀。來自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徐德宏教授就專門研究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燃料電池。在"未來能源"的分板塊討論中,徐教授作了發言。他介紹說:"燃料電池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氫能發電的裝置。氫能不通過燃燒,直接通過電化學的方式可以轉化成電。這種轉換裝置的特點是轉換效率很高,可以在50%以上,它生成的物質就是水,所以沒有任何環境污染。"

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和電力型驅動是新能源汽車的三種類型。徐教授介紹說,目前中國國內已經開發出了燃料電池的小轎車和巴士,20輛燃料電池小轎車和6輛巴士在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不過,新能源汽車目前在中國還僅限於小規模的試點,真正的投入商業使用還有很大距離,尤其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高於普通汽車。徐教授介紹最新的進展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台了一個長期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者提供補貼,包括燃料電池汽車。這一補貼政策會起到相應的推動作用。此外,今年中國還批准了新能源汽車的9個生產許可證,其中也包括燃料電池。"

徐教授說,中國與其它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研發合作相當密切,他本人就與德國方面進行著長期的合作。這次柏林的研討會也使他頗有收獲。

作者:苗子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