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召開網路記者國際媒體會議

Sabine Kinkartz2008年3月29日

網際網路上,每一位公民都可直抒己見,就政治議題暢所欲言,其影響面非常廣,網路草根媒體也應運而生。網路媒體便於保障公民的言論和新聞自由。但網路媒體不僅蘊含著機遇,也潛藏著風險。

https://p.dw.com/p/DWx8
網路使得新聞傳播形式變化飛快圖片來源: PA/dpa

言論自由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中的第19條就對保障人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也包括借助各種媒體不受限制地蒐集傳播訊息以及思想財富的權力和自由,網際網路尤其如此。網路媒體便於保障公民的言論和新聞自由。但網路媒體不僅蘊含著機遇,也潛藏著風險。不久前,柏林召開了有關網路記者工作的國際媒體會議,與會代表們就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

去年年底,肯亞總統大選結束後,該國爆發暴力浪潮,肯亞居民不僅通過遊行活動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網際網路也成為人們表達心聲的平台。6百个博客就肯亞內戰展開討論,進行報導,但這些部落格也受到有些人的蓄意煽動。肯亞媒體集團編輯奧伯表示:「這些部落格和網頁中有許多文章非常情緒化,甚至還有人利用這種方式發出死亡威脅。比如,此名編輯或是這家報紙反對我們的候選人等。由於類似的恐怖威脅,致使某些編輯部的工作人員不敢上班,編輯部不得不暫時停止工作。」

包括肯亞在內的許多非洲國家均擁有自己的國外部落格寫手群體,许多生活在國外的肯亞居民在網上發表自己的部落格。對生活在国外的許許多多的肯亞居民來說,部落格是與國內保持聯繫的一條紐帶。「這些部落格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們來自國外。這些部落格寫手不象國內居民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他們要自由得多,也因此可以冒險。」

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近5%的非洲居民使用網際網路。亞洲網民比例則佔近14%,欧洲是43%.儘管如此,網際網路的力量不可低估。由於網民們在網上可以直抒己見,所以尤其令執政當局最為擔憂。德國經濟合作部處長維斯特萊歇爾認為:「我們經常在網上最先了解到侵犯人權的行徑。在網際網路上,每一位公民都可直抒己見,就政治議題暢所欲言,其影響面非常廣。政治積極分子往往借助網路平台组织各種活動。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也為網民們提供保護,因為在網上發表文章時,人們不必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

但所謂的網路異見人士並不能因此而高枕無憂。據記者無疆界組織統計的數字,在全世界范围內,已有63人因在網際網路上發表文章被關入監獄。与此同時,一些國家試圖對網際網路實行嚴格檢查。比如中國就建起了一道「防火長城」。一個過濾軟體負責刪除危險網址,使搜尋某些關鍵詞的努力陷於失敗。菲律賓網路雜誌發行人阿蘭-羅布勒斯表示,中國網民會想出各種辦法突破網路警察的檢查。「網民和網路警察間展開了一場較量戰。比如『和諧』與『河蟹』的中文發音是一樣的。所以要想提醒人們注意網路檢查,只要說河蟹即可。此外,在電子郵件中還有河蟹的圖案。為了應付網路警察的檢查,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但網際網路也存在著许多问題,比如人們可借助網際網路有目的地散播假訊息。世界編輯論壇負責人佩克裡就列舉了美國的例子。「比如美國政府付錢雇傭著名的部落格寫手,在訊息上做手腳。人們甚至不清楚,這些訊息來源是哪裡,是否出自獨立記者的手筆等等。」

於是人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誰是可以相信的?哪些訊息是真實的?這對記者的可信度來說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對事件進行獨立、全面的翔實報導曾始終是對記者的最起碼的要求。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發行人迪尼克提醒說:「這樣的標準已維持了數百年。我擔心,部落格和人人都可在網上發表文章的當今社會使這樣的標準就此消失。新聞寫作是有一定標準和要求的,東拉西扯地寫一些東西根本就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新聞工作是一種職業,它以新聞專業和相關技能為前提條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