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樂不思「德」的打工天堂

2006年8月15日

是什麼年復一年把德國高素質人才吸引到瑞士,讓他們心甘情願去國離家,把大好青春奉獻在異國他鄉?

https://p.dw.com/p/8xzL
失業了,瑞士是從頭開始的好地方?圖片來源: dpa

「想家嗎?」

「不想。」

Rolf Glötzel答得乾脆。在蘇黎士保險業就職的他來自德國慕尼黑,這裡工作環境安逸舒適,並且他還結識了他美麗的瑞士女友。回國的事兒他壓根兒沒考慮過,「除了見不著拜仁慕尼黑隊,沒法親歷慕尼黑上演的一些歌劇之外,我什麼都不缺。五分鐘就到海邊,距離滑雪勝地不過一小時車程,一切都很近便、一切盡在掌握,生活沒那麼緊張,生存品質相當高。」

不久前,蘇黎士在一個歐洲大都市排行中名列榜首。這座金融之城裡林立的國際飯店,像一顆顆耀眼的磁石吸引來德國求職者,為其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就如著名的Hyatt飯店,每兩個雇員中就有一個是德國人。

不過,融入德國「民工潮」遠赴瑞士前還得三思而行。飯店副總裁 Toni Hinterstoißer 告誡那些盲目幻想的人們,「首先得確定,去瑞士工作的路是自己心甘情願選的,同時也須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瑞士對勞動力的素質優劣區分得非常清楚。不事先打探清楚就糊裡糊塗來瑞士求職,我認為是不明智的。」

寬松的工作機遇

在瑞士工作的德國人有近15萬。其中一半居於領導崗位,待遇豐厚。德國勞動力在瑞士享有素質良好、勤奮踏實的美譽,許多瑞士公司給德國工作人員提供的機會遠遠優於德國公司。

上述正是像Rolf Glötzel這樣的人寧可背井離鄉也要待在瑞士的關鍵原因。「由於瑞士企業在本土市場機會有限,為實現銷售額壓力就轉嫁到出口上。瑞士公司熱衷出口,對外國人相應友好。作為其工作人員,也就有了分一杯羹的機會。這種許諾,就像德國公司在本土的承諾一樣寬松,讓人感到舒服。」Glötzel介紹說。

靈活的用人機制

此外,瑞士用人機制較德國更靈活。比如,學法律的人也可能從事企業經濟的工作。國家經濟景氣,企業的迴旋餘地自然更大。在Andrea醫院擔任經理的Kai Haib 大學期間主修健康經濟學,他正是為瑞士用人的靈活性所吸引。

「對於擁有我這樣學歷背景的人而言,瑞士就業市場在健康學方面比德國更富魅力。德國的衞生體系本來就十分僵化,儘管人們明白必須改革,國家卻無力加強財政投入。瑞士就大不一樣,你有上升空間,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正是我的職業期望,所以來了瑞士。」

優厚的薪水待遇

瑞士的高收入也是德國人趨之若鶩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收入的大部分須支付於昂貴的生活開銷。瑞士人雖謙虛禮貌,但也不會一味對德國人虛懷若谷,比如他們對德國馬鈴薯們好為人師的毛病就特別敏感。

「我猜測,瑞士人慢慢習慣了德國人來此謀職,或許私底下不太樂意。瑞士人多半稱得上禮貌和寬容,一見德國人便馬上改用高地德語(德語普通話)交流。不過,有些瑞士人還是讓你感到,你不一定受歡迎。」類似Glötzel的告誡顯然警示作用有限,目前德國湧向瑞士的打工者每年增長10%。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