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中匯率爭執懸而未決

2010年10月7日

本周三(10月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中鋒會顯示,雙方之間在許多問題上的分歧,特別是對人民幣匯率的立場難以調和。原定於鋒會閉幕後舉行的有溫家寶出席的記者會也被臨時取消。

https://p.dw.com/p/PXup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在歐中鋒會結束後,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僅表示,他們在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會談中強調了"合理匯率的意義"。此前溫家寶就已拒絕了歐盟方面提出的讓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溫家寶在會議間隙表示,歐盟國家應停止向中國施壓。如果人民幣迅速升值,將使大量中國出口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可能導致"社會動蕩"。溫家寶還說,中國計劃對匯率制度進行改革,但人民幣匯率必須保持相對穩定。

在歐中鋒會之前舉行的歐盟與東協之間的"歐亞鋒會"上,歐洲國家已呼籲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而此前美國也在人民幣升值的議題上加大了對中國的壓力。美國國會眾議院於上周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商務部在認定貨幣匯率被低估的情況下,向有關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美國和歐盟指責中國人為壓低貨幣匯率,使中國產品在歐美市場獲得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在歐中峰會之前,雙方就承認在許多議題上存在重大分歧。溫家寶表示,歐中之間的"許多重要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原定在會談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被臨時取消,官方的解釋是時間原因,溫家寶在會談後立即啟程前往義大利訪問。但法新社援引一位歐盟外交官的話說,很明顯,歐盟和中國無法達成一致立場,這是一場"艱難的峰會"。

日本的前車之鑑:頂住還是讓步

在反對人民幣升值的專業人士中,不少人指出,在外界壓力下讓本國貨幣大幅升值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日本就是前車之鑑。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藤隆敏(Takatoshi Ito)在德國《商報》上發表文章,比較了中日兩國的情況。伊藤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貨幣升值壓力與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境況很相似。日本最終未能頂住美國要求日元升值的壓力。

以羅納德‧麥金農(Ronald McKinnon)和大野健一(Kenichi Ohno)為代表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此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和通貨緊縮,日元升值是一個主要原因。伊藤認為,鑑於此中國在調整人民幣匯率的政策上的確應該格外謹慎。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同行或許高估了匯率因素在日本經濟危機中的作用。1986年3月日元大幅升值後,日本政府的反應是採取措施加以抑制,如降息、拋售日元及購買美元。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過低的利息抑制了資本流動,房地產和股市行情卻節節看漲,形成泡沫並最終破裂。

因此伊藤認為,導致日本經濟危機的並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恰恰是日本沒有放手讓貨幣升值,採取了反制措施。中國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密切關注國內經濟是否有過熱的跡象,以及房地產和股票價格是否上升過快。而有利於抑制以上兩種趨勢的一個不錯的途徑就是讓人民幣升值。

伊藤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面臨與日本當年同樣的風險。但堅決不顧美國的壓力,又可能引發一場貿易戰。但可以預料的是,中美間的匯率之爭將是一場持久戰,最終的方向是人民幣的升值。此外今天的中國和20多年前日本的情況有一個關鍵的差別:日本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而中國沒有這個依賴性。

綜合報導:葉宣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