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巴馬開始亞洲十日行

2010年11月5日

就在美國國會選舉兩天後的,總統歐巴馬已經於本周四(11月4日)啟程前往亞洲,開始他的十天之行。他此行的第一站是印度,議程有阿富汗戰爭,中國在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克什米爾地區和全球性的一些問題。

https://p.dw.com/p/PzBL
國會選舉中失利的歐巴馬已經開始放眼與亞洲的外交政策圖片來源: AP

印美關係發展迅速

西方政客當前喜歡前往印度,而且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充足。因為如果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話,印度就是全球服務業的輸出中心。印度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 仍然實現了驚人的增長率。這其中一半的功勞來自服務業,諸如軟體開發。

但是,像中國一樣,印度也飽受西方國家的各種禁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減少印度和美國的貿易順差,美國政府對印度施加壓力,要求印度加大對美國產品的進口。印度專家稱,印度對「美國製造」產品的需求大都集中在一些高科技產品上,而美國就是不願意將這方面的技術出口到印度。這一狀況也許現在能夠發生一些改觀,因為近年來兩國關係發展迅速。與印度戈德瑞工業集團的總裁阿迪•戈德瑞(Adi Godrej)一樣,眾多企業家和政治領導人認為,這一障礙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不復存在。戈德瑞說:「鑑於印美兩國非常緊密的關係,現在是讓美國向我們出口各種技術的時候了。這是對印度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印度的擔憂

印度另外的一個要求與美國在阿富汗的政策有關。因為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對該區域的安全形成巨大威脅,而特別深受其苦的是印度。在阿富汗的伊斯蘭士兵中有許多人是在巴基斯坦接受訓練並得到相關支持的。印度安全機構稱,這些士兵經常參與到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武力攻擊中。他們認為2008年底襲擊孟買的武裝分子就來自巴基斯坦。在新德里曾經擔任安全顧問一職的米什拉(Brajesh Mishra)希望美國政府加大對巴基斯坦施加壓力,她說:「我們已經對美國人說過,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我猜想,美國現在終於明白,巴基斯坦扮演的是兩面派的角色。」

安理會中的新成員

除此之外,美印兩國在國際層面上的合作,特別是在聯合國的合作也是歐巴馬此次訪問日程的議題之一。就職於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的印度專家華格納(Christian Wagner)說:「他們一定會嘗試更多的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全球治理領域展開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在環境、氣候、能源、甚至技術轉讓領域。在這方面,印度作為美國經濟合作夥伴的角色至關重要。」

印度和德國已經被選為未來兩年聯合國安理會的新成員。而這也是迫使美國、德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加強與印度對話的原因之一。

作者:Sey Cem/ 編譯:任琛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