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制訂拯救鰻魚計劃

2007年6月12日

歐洲將實行鰻魚拯救計劃,嚴格限制鰻魚貿易,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魚種。另一項決定是禁止極度瀕危魚種-鋸鰩的貿易。

https://p.dw.com/p/Aw3P
再大捕大吃,鰻魚就要絕種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在荷蘭首都海牙舉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大會本周一(6月11日)根據歐盟提議做出決議,通過國際貿易監督手段,保護歐洲鰻魚的生存。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歐洲鰻魚的數量急劇減少。決議要求鰻魚出口國必須證明其鰻魚是以可持續方式捕撈的。

與此同時,歐盟農業部長在盧森堡通過了一項將在全歐範圍實行的鰻魚拯救計劃。至明年年底,所有歐盟成員國必須制定自己的保護措施,否則本國漁民每個月只許捕撈鰻魚15天。至2013年,歐盟將分批把60%捕到的幼鰻放回歐洲大陸的河川,以推動鰻魚數量的回升。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瑞典的代表哈姆裡希說,歐盟目前每年出口價值三千萬歐元的幼鰻,主要出口到中國。

幼鰻在中國是美食

德國綠黨議會黨團批評歐盟農業部長的鰻魚保護行動計劃做得不夠。該黨議員貝姆在柏林表示:「禁止出口幼鰻才是必要措施。」她說,假如繼續把幼鰻當作美食出口到亞洲,那就不可能保護鰻魚。

上周,歐盟因其捕魚政策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上多次受到抨擊,但事實表明,歐盟推出的鰻魚保護計劃能強有力地促使大會做出將來在國際範圍內限制鰻魚貿易的決議。會上只有少數國家反對這一決議,其中包括中國。另一個鰻魚進口大國-日本雖然擔心鰻魚價格將會上漲,但卻投了贊成票。

鰻魚是在大西洋的馬尾藻海孵化出卵的。微小的幼鰻先游至大西洋海岸,然後沿著河流逆流而上。幾年之後,才發育成熟。此後,成年鰻魚再經過幾千公里的長途「旅行」,回到馬尾藻海產卵。無論是幼鰻還是成年鰻魚,漁民都捕撈。國際環保組織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保護鰻魚的決議表示歡迎。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專家雅爾表示:「這個決議做得還算及時。」她說,1980年以來,有些地區的鰻魚數量已減少95-99%,可見已到燃眉之刻。

立即禁止鋸鰩貿易

本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作出的另一項魚種保護決議是完全禁止對鋸鰩的貿易。極端瀕危的鋸鰩即被當作美食,也用於中醫。它的上嘴唇進化得很扁長,兩邊長著鋸齒般的尖齒,往往被當作奇形怪物出售給遊客作紀念。只有一種鋸鰩科下屬種類不受新的貿易禁令的限制。

世界自然基金會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為更好地保護七種鋸鰩做出的決定表示歡迎。該基金會專家霍梅斯說:「從美國東海岸,到東南亞海域,鋸鰩現在都已絕跡。」他認為,早就應該採取措施,防止過度利用這種和鯊魚是近親的魚類了。鑑於上周五關於保護星鯊(也稱角鯊)和鼠鯊的提議沒有得到大會的通過,霍梅斯表示:「遺憾的是,只有當魚類瀕臨絕跡的時候,才會認真採取保護措施。」

就歐洲而言,歐盟農業部長還就地中海和東部大西洋的紅鮪魚制定了更嚴格的捕撈規定;爭議依然激烈的是關於拯救瀕臨絕跡的波羅的海鱈魚的計劃;通過使用網眼更大的漁網等一系列措施,鰈魚和鰨魚將會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