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712 Presseschau

2010年12月17日

當歐盟忙於應對債務危機的蔓延之際,資金雄厚的中國正大舉進軍歐盟,購買歐盟國家的國債,並在歐洲進行廣泛投資。對此,歐盟國家意見不一,有的表示歡迎,有的充滿疑慮。

https://p.dw.com/p/Qe4p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針對布魯塞爾正在進行關於防止債務危機的歐盟峰會,12月16日的《維也納日報》分析了中國的作用和歐盟的反響。該報在報導中引用一位歐盟高級官員的話說:"必須思考的是,誰有足夠的錢來解決問題。唯一的國家是中國。我們必須讓中國人購買歐盟債務證書。"該報寫道:"這位官員不願公佈姓名,因為中國在歐洲並非總是受到歡迎。對於大量地購買國債,歐盟當局和歐洲中央銀行會予以禁止的。還是敬而遠之為好。德國的歐盟專員歐廷格(Günther Oettinger)警告說:'中國在接收歐盟,我們歐洲人在出賣自己的靈魂。'"

報導說,"與此相反,歐元區的邊緣國家充滿感激地接受任何所能獲得的資助。"

對於中國購買歐盟國家的國債,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予以讚揚,稱中國為"我們預算政策的一個良好的陪伴者",表明了中國"對歐元區的信任"。

該報也指出,"但是,在私有經濟中,中國的投資卻是絆腳石。由於國家的扶持,中國公司可以用傾銷價格贏得政府的招標。"

中國收購歐盟

當日的《維也納日報》還發表了該報總編格維爾(Reinhard Göweil)撰寫的社論,題為"歐盟思考,中國引導"。

社論說:"從今天(12月16日)開始的歐盟首腦會議思考如何解決債務危機時,中國正在收購歐洲。歐盟致力於歐元拯救傘以及2013年後的重整計劃,而中國人此時正投資於那些不得不進行最艱難鬥爭的國家的公債。不僅是在歐元區,也在東歐;不是出於博愛,而是出於經濟上的算計。"

社論接著寫道:"特別是基礎設施讓中國人歡喜:希臘的港口,塞爾維亞的橋樑,波蘭的高速公路,羅馬尼亞的能源網路,葡萄牙的海運公司。國際咨詢公司這樣認為,中國的菜單上的下一道菜應該是一家歐洲銀行。中國在歐洲的直接投資此間已經明顯超過了對美國的投資。今年上半年,歐盟從中國購買的商品要比向中國銷售的商品多出約710億歐元。歐洲的購買力增加了湧向中國的外匯。中國人再用這些錢投資歐洲。"

社論說,"中國現在已經將其1/4的外匯儲備大約2.7兆美元改為歐元,最終總會提出一些願望的,比如羅馬尼亞的一個中國商業園區。當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有朝一日還有摩爾多瓦加入歐盟的時候,中國公司早就在那裡立足了。"

社論最後指出,"因為中國還用優惠貸款扶助自己的公司,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定本國貨幣(匯率),就幾乎談不上公平競爭。儘管歐盟國家由於危機而債台高築,也不能自暴自棄。應該提醒中國遵守公平的世界貿易規則,……一個統一的歐盟經濟政策會更有益處。"

編譯:林泉

責編:石濤


以上文字摘自或編譯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