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殘疾兒童上普通學校

2011年12月4日

在課堂裡坐著輪椅上課,在德國仍是極其少見的場景。雖然,殘疾智障兒童自2009年以來就享有進入普通學校的權利,但他們當中,只有20%的孩子實現了這一夢想。

https://p.dw.com/p/13Kmi
ARCHIV - Im Rollstuhl sitzt eine behinderte Schülerin am 01.11.2011 im Klassenraum einer 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 (IGS) in Hannover. Die Inklusion von Behinderten an niedersächsischen Schulen steht am Donnerstag (10.11.2011) auf der Tagesordnung des niedersächsischen Landtages. Foto: Holger Hollemann dpa/lni +++(c) dpa - Bildfunk+++
荷蘭一個學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年前,特魯斯特(Volkhard Trust)同其他幾名同事一道,在波鴻市創辦了馬特亞斯-克勞迪烏斯學校,他們嘗試在一年級一個班裡收進4名智障的學生。因為這個有別於其他學校的緣故,一些人立即開始將這個小學稱為"笨蛋學校"。特魯斯特校長回憶說,讓智力和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同正常孩子在一個課堂上課,並消除對學校的偏見,談何容易呢。接著他又自豪地說,今天,申請到我們學校的人數遠遠超過我們的限額,而今天的情形是,在全部820名學生中,有160名殘疾和智障學生。

馬特亞斯-克勞迪烏斯學校有大約100名教員,其中三分之一是所謂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即受過對待殘疾或智障學生的教育。每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負責照顧6名殘疾學生。57歲的校長堅信,這樣的"融合教育"法讓每個人都受益匪淺。許多殘疾學生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畢業成績,有的甚至得到了上大學的資格。對正常學生而言,他們在自我負責的同時,學會顧及那些稍慢的同學。這樣做,成就明顯。北威州舉行的學習狀況調查以及全州中學統考中,馬特亞斯-克勞迪烏斯學校都名列前茅。

融合教育 - 年齡越大越難

Ein blinder Junge beim Spiel mit nichtbehinderten Kindern auf eine integrativen Spielplatz für behinderte und nichtbehinderte Kinder, der am Dienstag (3.6.1997) im Frankfurter Waldspielpark Louisa mit einem Fest der Öffentlichkeit übergeben wurde. Hauptförderer des Spielparadieses ist die Kinderhilfestiftung e.V. , eine Initiative der Bürger und der Wirtschaft, die bereits 1996 den bundesweit ersten integrativen Spielplatz vorgestellt hat. dpa (Zu dpa lhe 057 vom 3.6.1997) COLORplus
和盲人孩子一起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這所位於波鴻的學校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將被推廣至全德國。2009年,德國政府簽署了聯合國殘疾人法律公約,此後,德國的殘疾人享有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的權利。然而,這一被稱為"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德國的貫徹卻進展得非常緩慢。新近出爐的貝塔斯曼基金會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每5個殘疾學生中只有1人上的是普通學校,德國50萬智障少年中的80%上專門學校,而在歐洲大多數國家,情況恰恰相反。歐洲其他國家,80%的智障學生上普通學校。一份最新的調查顯示,70%以上的德國人贊同融合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當中排他的現象也變得更為嚴重。幼兒園裡,68%的殘疾兒童同正常孩子一道玩耍,但進入小學後,這個比例便降至50%,升入中學後,更降低到17.2%。大學期間,20%的大學生有各類殘疾,但他們同普通大學生在一起學習。德國各州處理"融合教育"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成就不盡相同,北部的石荷州有近一半的殘疾兒童順利升入中學,而在薩克森-安哈特州只有1%。

從關懷到自我決定

教育學家施泰因(Anette Stein)說,一些聯邦州仍然堅持認為分離式教育制度是最佳形式。但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報告發表以來,人們已很清楚,學生的多樣性有助於取得較好成績。這樣看來,評估中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在"融合教育"方面同樣領先,也就不足為怪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德國分部負責教育問題的多爾納(Anke Dörner)說,德國對待殘疾兒童的傳統同北歐國家不同。"德國將對孩子的關照置於中心地位",而不是促進孩子的自我決定性。"德國區分很細的學校類型有助於針對孩子的天分,因材施教地進行培養。"她說,"融合教育"研究結果以及一些提倡共同學習的家長團體,引發了一些混亂與不安。"進步雖然緩慢,但學校正朝著'融合教育'前進。"

特魯斯特還在思考著下一步。許多殘疾智障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實習的機會。因此,他認為有必要讓他們學會簡單的手藝活或者在餐飲業尋找機會。在特魯斯特的倡議下,人們啟動了一個項目,將生活同工作結合在一起。他說,"我們希望,學校能夠為實踐融合樹立一個榜樣。"

作者: Sabine Damaschke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