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民主人權、氣候保護與雙邊關係

2007年8月28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第二天,德語媒體把重點放在中國民主和人權、氣候和環境保護以及德中雙邊關係等話題上。

https://p.dw.com/p/BZ0T
梅克爾總理與南京大學師生交談法制問題圖片來源: AP

康斯坦茨的南方信使報發表評論說:「中國領導人雖然可以展示令人目眩的經濟發展速度,但他們的政治鐘表卻走得與眾不同。人權組織報導說,那裡的打壓做法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如果民主國家沒有勇氣向這個政權詢問受害者的命運,那就沒有人會做這件事了。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的統治者在多大的程度上能聽得進西方的反對意見。2008年奧運之前,北京要與世界保持良好關係,能聽一些批評的話。但像中國這樣不斷強大的國家不會永遠聽外國的開導。長遠來看,西方必須做好撞南牆的準備。」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認為:「與其前任不同,梅克爾總理在中國不迴避人權問題。這加強了西方的可信性,同時也為雙邊關係的繼續發展提供了牢靠的基礎。梅克爾直率的言論絕不會損害商務,因為中國的紅色官老爺們是頭腦清醒的政治老手,他們的經濟大躍進需要夥伴,而德國經濟界可以提供很多東西。」

慕尼黑晚報寫道:「梅克爾在美國總統布希那裡沒有省略關塔納摩的話題,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她也正面談論俄羅斯在車臣的所做所為。現在在中國,他提出了人權這個不受歡迎的話題。人們不禁要問,梅克爾能收到多大效果?迄今為止,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壓力都一笑了之,因為中國在經濟上佔優勢地位。但為了奧運,中國需要對外展示良好形象,也許這是促使北京開放的機遇。但長期來看,只有西方用一個聲音說話,才能取得成功。」

羅斯托克出版的波羅地海日報寫道:「中國不制約的經濟增長無視嚴重的生態和危害健康的後果。環保標準低下得令人吃驚,廉價商品也一樣。德國總理訪問中國時,主動談這些問題,直至談到人權問題,這令人敬佩。畢竟梅克爾與北京總理的關係已達到可以不用外交詞藻的程度,東道主胡溫二人對這位『氣候保護大使』的果敢登場做出了友好反應,但只做了相對沒有約束力的承諾,令人遺憾。但在中國的戰略家那裡也許不會得到更多的東西。」

北巴伐利亞日報就德中關係寫道:「二十年來,中國這個龐然大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10%,現在已是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只要貿易興旺,政治就比較好辦。德中兩個經濟大國的交織促進了中國的社會和政治發展。所以,梅克爾總理應該有勇氣,謹慎而有力地反復宣傳民主和氣候保護。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其它道路可走,中國、西方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