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涉新疆強迫勞動 德國車廠遭NGO提起申訴

2023年6月21日

大眾汽車、寶馬、奔馳等德國大車廠,其供應鏈長期遭批有強迫勞動疑慮。隨著德國供應鏈法今年正式生效,非營利組織向德國監管單位提出申訴,要求德國應調查車廠是否確實處理人權的問題。

https://p.dw.com/p/4SrkT
德國許多汽車大廠都遭指控,其供應商涉嫌參與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圖為大眾汽車一處工廠。(資料照)
德國許多汽車大廠都遭指控,其供應商涉嫌參與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圖為大眾汽車一處工廠。(資料照)圖片來源: Sina Schuldt/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總部位於柏林的非營利組織歐洲憲法和人權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Constitutional and Human Rights, ECCHR)週三(6月21日)發新聞稿指,已向德國聯邦經濟和出口管制局(BAFA)提交投訴,指控大眾(VW)、寶馬(BMW)和奔馳(Mercedes-Benz)等德國汽車大廠並未依法提供足夠的文件,來證明其公司確實有在處理供應商可能參與新疆強迫勞動的問題。

今年1月,德國新的供應鏈法生效,企業依法應關切境外供應鏈的人權與環保問題,且負有一定的責任義務。該法於2021年在聯邦議院通過,規定若有公司被通報違反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義務的行為,聯邦經濟和出口管制局應予以調查,必要時可課強制金及罰款,相關企業還可能被罰3年被排除於政府公開招標之外。

ECCHR的法律總監薩格-馬斯(Miriam Saage-Maaß)呼籲,德國政府應立即審查汽車大廠是如何監督其供應商在新疆的工廠,並確保其符合人權標準;而如果缺乏「可信且有效」的盡職調查機制,「企業就應該停止維吾爾地區的商業活動」。

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多力坤.艾沙(Dolkun Isa)表示:「德國實施供應鏈法是重要里程碑,現在必須證明這是有效的。奔馳、寶馬和大眾汽車這些車廠有責任確保它們沒有從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中獲利。」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壓迫維吾爾人的說法是可信的。圖為在新疆於田縣一處產業園區工作的人。(資料照)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壓迫維吾爾人的說法是可信的。圖為在新疆於田縣一處產業園區工作的人。(資料照)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images

德國車廠的強迫勞動爭議

去年8月,當時將卸任的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報告稱,中國政府在新疆對維吾爾人等少數群體實施酷刑的指控是可信的,且可能構成反人類罪。針對相關指控,中國政府持續否認。

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去年12月發佈的研究則指出,大眾奧迪集團、本田、福特、通用汽車、奔馳集團、豐田、特斯拉等國際大廠,其供應鏈都與新疆有關

該報告指出,有超過100家國際汽車零件或汽車製造商,在一定程度上曾接觸維吾爾強迫勞動所生產的產品。研究報告作者墨菲(Laura Murphy)去年接受DW訪問時說:「汽車公司應該可以集體向供應商施壓,表示他們『不再希望這些產品在維吾爾地區開採和加工』。」

以大眾汽車為例,該公司在新疆烏魯木齊與中國上海汽車集團(上汽)共同設有合資工廠,近年遭人權團體指控有強迫勞動疑慮。該企業的中國區負責人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今年初曾造訪此廠,稱那裡「沒有侵犯人權的跡象」。但雪菲爾哈倫大學研究員Yalkun Uluyol當時告訴DW,貝瑞德跟工廠的幾個維族人交談後,就說「沒有強迫勞動」,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大眾中國總裁稱新疆廠無強迫勞動 維族學者:說法有問題

上個月,倡議人士現身大眾汽車年度股東大會,手舉「終止維吾爾強迫勞動」等標語在場內抗議,但貝瑞德仍重申其先前的說法。

據路透社報導,大眾汽車週二(6月20日)證實正在跟上汽討論是否對其新疆廠進行獨立的審計風險評估;此前該公司持續受到投資人的壓力,要求進行獨立審計。

針對ECCHR這次的申訴,英國《金融時報》向大眾、奔馳與寶馬尋求評論,3間公司皆拒絕對該申訴置評。奔馳另向該報補充道:「每當有人提出憂慮,我們就會要求供應商澄清。」寶馬則稱,該公司有持續在監督供應商應符合其人權標準,且一直都在調查可能的違反情形。

大眾股東大會: 高管被扔蛋糕 被批賺「不義之財」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