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溫家寶訪德與人權和智慧財產權

2006年9月15日

溫家寶在漢堡參加歐中經濟峰會和在柏林進行國事訪問是德語媒體關注的重點,人權和智慧財產權問題是各報評論的中心。

https://p.dw.com/p/97ka
明確公開談棘手問題是梅克爾總理的特色圖片來源: AP

奧登堡人民日報寫道:「梅克爾與其前任施羅德相反,明確要求中國尊重人權,這是積極的變化。但是我們懷疑,這是否做給人看的?可以想像,這樣的批評以外交辭令的形式出現。有誰願意冒險進行一場爭吵呢?雙邊貿易關係畢竟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萊比錫人民日報寫道:「與其前任、為取消對華武器禁運而不餘其力的施羅德相比,梅克爾總理使用了明確的語言,這很好。但看起來梅克爾的對抗策略沒有起到作用,這更使人難過。德國總理的情況與大多數西方人士一樣:歐美手足無措地看著中國經濟爆炸,也越來越多地看著當地人民為這種興旺不得不付出代價:最嚴重的侵犯人權、對工人和兒童的剝削、對環境的野蠻破壞。」

薩爾布呂肯日報寫道:「德國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所以更為關心中國如何制止仿冒偽造產品的問題。北京政府雖然一再保證要糾正這一現象,但可以懷疑,最高部門容忍這種不正當的做法,以此推動中國經濟向前。」

圖林根州日報寫道:「梅克爾總理對中國人直言不諱、公開談論棘手的問題,這很好。其中包括了肆無忌憚的仿冒偽造、也就是盜竊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德國政界很少使用這種明確而公開的語言,並盡可能地使中國客人不要看到和聽到示威活動。現在情況改變了,應該這樣堅持下去,否則我們就丟了自己的臉面。」

呂貝克消息報寫道:「現在每當中國人來訪,就鋪紅地毯、放煙火、舉杯相慶。中國每個月建造的橋樑、樓房和道路超過了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其它所有國家的總和。西方、尤其多年來經濟不振的德國,希望從中國獲取經濟動力。每個人都渴望獲得肥美的訂單,這可以理解。但歐洲人給人產生了這樣的印象,好像他們在興高采烈地以競爭價格向一名孜孜不倦的劊子手出售設置斷頭台所需要的一切。然後,就在這個斷頭台上,供貨商們一步一步地在經濟上被砍去了腦袋。」

就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表態,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在與伊朗的衝突中,中國仍然腳踩剎車。溫家寶不喜歡談制裁,但他以對中國來說相當明確的語言向德黑蘭發出了警告。伊朗如果接受這一警告,那就對了。其實,如果中國具體說明它所說的『外交解決』的含義,很多事情自然就簡單多了。這裡顯然還需要使用很多外交技巧,因為中國的領導層中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團。道路雖然艱難,但在這個問題上不排除解決危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