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漂"在香港

李幸璇2015年2月18日

早前,香港大學內地生葉璐珊參選學生會,其"共青團"背景引起激烈爭議。有人質疑葉璐珊參選背後有政治動機。一群"港漂"們,融入香港面對著怎樣的困難?

https://p.dw.com/p/1EdrX
Hongkong Menschen auf dem Weg zur Arbeit
圖片來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德國之聲中文網)港大於2月份舉行學生會選舉,內地學生葉璐珊角逐康樂秘書一職,誰料遭爆料指她曾是"共青團"成員,引來部分人針對,質疑港大學生會被"染紅"。《蘋果日報》更以大字標題標題報導"共青團前成員選港大學生會"。

"其實,在內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共青團團員,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這跟黨員是兩回事。" 來自潮州、曾在香港就讀工商管理課程的盧曉萍向德國之聲表示。"我覺得香港人會覺得奇怪很正常,但這次他們反應太誇張了。"她表示,大學其實有很多學生會幹事都有內地生擔任,但這次居然有這麼大的反響,她百思不得其解。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港大學生這次反應激烈,原因是近期香港民主運動讓香港人非常警惕、小心,因此學生擔心北京控制、滲透學生組織也是正常。此外,他指出香港人近年本土意識高漲,亦有關係。香港內地學生人數年年在上升,有香港學生覺得大學在"內地化"。據《星島日報》報導,香港於2012年錄取的非本地研究生在八大院校佔近8成,比例極高。

Hongkong Protestmarsch 09.11.2014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認為港大學生這次反應激烈,原因是近期香港民主運動讓香港人非常警惕及小心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

衝突與矛盾

葉璐珊參選一事引起的衝突,可延申到香港大學生與內地大學生的融合與交流問題。葉璐珊本人則就針對這一事向網路媒體"立場新聞"提及:"今天就有個知名博主發表了一篇關於我的文章。全文的大意就是無論你是不是真滲透,只要你來自大陸,你就是有原罪的。"她認為這不能代表所有人聲音,但這也讓她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有這種想法和誤會"。

除了政治敏感以及本土意識增強帶來的不和,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的誤會,有時候在生活上也能體現。香港人認為內地生過分地刻苦,一天到晚只會埋頭念書,而國內學生認為香港人很懶,只顧玩樂。除此,在香港這個地少人多之地,爭奪宿位也成為了問題。"這些其實是很低層次的矛盾,但無可避免。" 鄭宇碩表示。

不過,他強調這問題其實不止在香港,"很多中國沿海大城市也有這種情況,外省人不能融入到當地人當中"。

難以融合?

一群"港漂"--即一群從中國內地到香港留學及工作的人--要融合到當地,真的有那麼困難嗎?現在深圳工作的盧曉萍對此不認同。 "其實我自己沒有這種感覺。我到香港前其實有擔心會不會有困難,但這個觀念後來改變了。"

China Land und Leute Hongkong Universität
香港於2012年錄取的非本地生在八大院校佔近8成,比例極高圖片來源: Xiao Xu

她認為不止是在香港,就算是很多中國學生去到英美等國家,還是選擇和中國人做朋友,或者不願"出外",她認為這樣不對。

但她也指出,語言的確是其中一個問題。"有來自北方的內地生,他們不會說廣東話,所以很難去溝通,像我們來自廣東的就沒有這個問題"。

港大學生會的選舉結果已於2月14日塵埃落定,葉璐珊所屬團隊雖然落敗,但她的得票超過1100,是她所在團隊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