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令人頭疼的煤炭工業

2016年10月2日

中國致力於降低煤炭業過剩產能。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指出,這讓人吃驚,因為,此舉給外國市場帶來好處,卻有損於本國鋼業。

https://p.dw.com/p/2QnCs
Entladung von Kohlelieferu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煤炭行業令中國焦慮不已。原因之一是該行業存在的安全問題:本周二(9月28日),寧夏自治區一個煤礦便發生一起井下瓦斯爆炸事故,至少18名礦工喪生。與此同時,發改委宣佈,今年頭8個月裡,降低煤炭過剩產能工作進展明顯,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產量21.8億噸,同比下降10.2%。然而,中國前8個月的煤炭進口量卻出現了兩年來的首次增長。

隨著經濟不斷降溫,北京計劃今年關閉上千處煤礦,在未來3至5年內,將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這可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因為,礦主們全力抵抗,並在一定程度上從事非法經營煤礦的活動。在非法經營的壓力下,安全標準被忽視,因而導致發生本周初這樣的事故。礦主們常常得到省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擔心遭解聘礦工引發騷亂、本地經濟發展前景趨暗。

用於培訓和提前退休的資金是否充足?

雖然北京願投入巨資,幫助礦工們改行培訓,或提前退休,但是,地方大員們對特別撥款數量不足的擔心也是合情合理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北京的做法也在加大這一兩難境地:因為煤炭產能的減少快於需求的減少,今年以來,煤價上漲了40%以上。根據前4年的平均消需求計算,今年2月份以來,每月缺口約達6000萬噸。與此同時,中國煤產能的減少又反過來導致世界市場上的煤價走高。目前,中國進口煤炭量升至20個月來最高。而今年2月份,進口量還曾降至5年中的最低水準。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像澳洲白天堂煤業(Whitehaven Coal)這樣的外國煤業巨頭成為最大受益者。該公司股價出乎意料狂升245%。中國增加煤炭進口量有利世界景氣和相關外國企業,但對中國煤礦卻毫無助益。本周初,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就對煤炭企業"盈利水準下降、虧損擴大"發出了警告。截至7月底,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負債總額同比增長4.7%,至3.66兆元。也就是說,減少產能的努力對負債纍纍的企業幾乎沒有幫助。

煤業要繼續縮小

較小型的國營煤礦多少還是許諾,攜手合作,降低煉焦煤價格。6個星期來,煉焦煤價格翻了一番。這又可能危及鋼業。中國煤業要健康瘦身。問題是,它一方面使紐西蘭和澳洲等外国煤礦企業受益匪淺,另一方面又繼續削弱了本國鋼業。若干地方上的煤礦因價格上漲而受益。但是,北京寧願從外國購買,而不願重新擴展本國的產能。因此,中國各地煤業不要指望北京會結束實施收縮戰略。不過,這一點,礦工們自然完全不能理解。全球化有時就是會開出奇葩。

 

(作者Frank Sieren20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