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經濟發展只是紐帶

2018年3月8日

中國的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但只有經濟穩定,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https://p.dw.com/p/2twle
Symbolbild China Industrie Produktion
經濟發展不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中國一年中最重要的大型會議:周一人大年度會議宣佈召開,約3000名代表與會。傳統而言,這個非民選的大會每年通過的無非是事先鐵板釘釘的那些法案,雖然如此,這一會議仍然是測試民情的晴雨表,它顯示,中國今後5年將向何處去。尤其是那些在會議開始時宣佈的目標對經濟生活意義重大。2018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這是現年62歲的李克強總理宣佈的。李克強是中國政壇上第二號人物,周一在人民大會堂向人大代表做了兩個多小時的政府工作報告。

雄心勃勃的目標

去年中國預設的經濟增長率也是6.5%,但實際達到6.9%,超過預期。因此,今年的6.5%也是一個相對溫和的發展目標,但全球來看當然是迅猛的速度。北京的願景是,2010年至2020年間生產總值翻倍。

這是挑戰,因為中國近年來經濟繁榮首先建立在國家支出和銀行信貸的基礎上。許多企業若沒有國家的補貼和貸款早已破產,各省更是借款投資。過去10年裡,中國的債務增長了4倍,總負債已接近2.2兆欧元,僅次於最大的負債國美國。不受國家監控的地下錢莊以及網路贷款業務在中國也越來越成為問題。對經濟發展而言,這一毒性組合極具風險。

各省受到壓力

北京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有能力抵禦制度性風險。中國經濟的基礎是健康的,我們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這樣說。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工具便是"節約"。2018年的國家財政赤字應在2.6%的基準上降低0.4%。

就債務而言,各省政府今後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不容易,因為省政府必須兌現北京下達的經濟增長預期。

北京希望同時完成兩項任務:經濟增長和經濟轉型。李克強表示,中國正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將成為新型發展模式的帶頭人。而數字化中國的概念,意味著未來經濟會在新的基礎上發展。向網路經濟、再生能源、生物科技、電動汽車、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等领域繼續投資,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得以穩定高速的繼續發展。

海歸一族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文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實現以上願景的機會看好。中國去年遞交的專利申請高達130萬份,比德國高18倍,是美國的兩倍。"獨角獸"公司,就是那些成立不到10年、市值超過10億歐元的企業,已同美國的數量基本持平。在矽谷受過訓練的年輕企業家中,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中國,這一跡象明確顯示,至少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

"金融危機、貧困以及環境污染"是中國今後數年面臨的三大戰役。這一排列上的順序並非偶然。必要時,對北京而言,金融制度的穩定高於一切。作為第一個門檻國家轉變成工業國家、並掌控金融危機,中國具有不錯的前提:中央政府的財政能力很強,另外,同美國不同,中國並不受制於外國的債權人。

不過,如果在其他挑戰面前敗下陣來,僅僅有一個穩定的金融系統,也將是一事無成。這些挑戰不侷限於脫貧與環保,一個人口不斷老化的社會,相當不完善的社保、退休金以及醫保系統,不僅改變著這個國家,它的中產階級也在爭取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北京必須同中產階級同心同德,去贏得戰役,將中國建設成現代化、穩定的世界強國。

專欄作家澤林已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