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為戰爭服務的科學研究

2013年11月26日

炸藥、防彈玻璃、無人機導航系統:德國大學接受美國國防部的委託進行科學研究。這一消息經媒體曝光之後,不少政界人士也深感意外。

https://p.dw.com/p/1AOkI
CREECH AIR FORCE BASE, NV - AUGUST 08: An MQ-9 Reaper takes off August 8, 2007 at Creech Air Force Base in Indian Springs, Nevada. The Reaper is the Air Force's first "hunter-kille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designed to engage time-sensitive targets on the battlefield as well as provide intelligence and surveillance. The jet-fighter sized Reapers are 36 feet long with 66-foot wingspans and can fly for up to 14 hours fully loaded with laser-guided bombs and air-to-ground missiles. They can fly twice as fast and high as the smaller MQ-1 Predators, reaching speeds of 300 mph at an altitude of up to 50,000 feet. The aircraft are flown by a pilot and a sensor operator from ground control stations. The Reaper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in combat operations by the U.S. military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within the next year. (Photo by Ethan Miller/Getty Images)
美國空軍的MQ-9「死神」無人戰機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要小看這檸檬黃色的小蟲子,它可是一個導航天才:沙漠蝗蟲擁有超乎尋常的視覺器官。不管是在漆黑的深夜,還是在明晃晃的日光下,它都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哪怕跋涉數千公里。沙漠蝗蟲是依靠星星或者月光來辨別方向的。這也許可以為人類航空導航系統提供借鑑--德國馬爾堡大學的科學家們是這麼想的。

"這種看起來好像毫無惡意的研究項目卻讓我大吃一驚",北德意志電台(NDR)的記者施圖隆茨(Benedikt Strunz)講述道。他和北德意志電台和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的記者同仁們一道調查發現,許多德國大學接受了美國國防部的委託在進行科研項目。馬爾堡大學也在其中。他們從美國空軍那裡得到了7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施圖隆茨說:"在我們的詢問之下,大學方面解釋說,這只是基礎研究。"

然而仔細調查之後他們發現,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沙漠蝗蟲的視覺特點是否也能用在無人機和定向炸彈上。"這毫無疑問是軍備研究",施圖隆茨說。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這些研究成果未來甚至有可能被用於無人機的"定點清除"行動。

Philipps Universitaet, alte Universitaet, Marburg, Hessen, Deutschland / Philipps Universität
馬爾堡大學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 GmbH

各高校證實合作存在

馬爾堡大學並非個案:根據北德意志電台和南德意志報記者的調查,在過去幾年中,一共有22所德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科研經費。也就是說,應該有大約1000萬美元的美國國防經費流入德國。這些經費都是用於軍備研究和基礎研究。

比如說慕尼黑大學就在2012年從美國國防部得到了47萬美元的資金,以改進軍用炸藥的性能。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Gesellschaft)則為美國軍方研製防彈玻璃和彈頭。而薩爾州大學的科研人員在2012年1月獲得了12萬美元的經費,用於對語言結構的數學化處理研究。上述大學都對相關資金的支付予以了證實。

在獲得美國軍方資助的這些德國機構中,也包括通過所謂民用條款宣佈自願放棄軍事研究的大學。德國左翼黨在聯邦議會的高校政策發言人戈爾克(Nicole Gohlke)批評道,這樣的自我約束已經成為"做戲"。然而,相關大學並不認為自己違反了這一民用條款。比如不來梅大學就解釋稱,該校由美方資助的衛星研究項目屬於基礎科研,符合民用條款的規定。事實上,這些大學從事的研究項目中,很多都屬於所謂的"兩用研究",其科研成果既可以服務於民用事業,也可以用在軍事領域。

德國反對黨要求增加透明度

德國大學校長會議主席希普勒(Horst Hippler)駁回了針對高校接受美國軍方委託進行科研的批評。他說:"原則上講,我們沒有理由將一個德國的親密盟友國家國防部的委託拒之門外。"

Horst Hippler, Präsident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am Donnerstag (10.12.2009) an der Umweltforschungsstation Schneefernerhaus auf der Zugspitze (Oberbayern) bei der Gesprächsrunde zehn Jahre Klima- und Höhenforschung auf der Umweltforschungsstation Schneefernerhaus (UFS). Foto: Frank Leonhardt dpa
德國大學校長會議主席希普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而多特蒙德科技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和平研究者阿爾特曼(Jürgen Altmann)則抱有一定疑慮:"如果科學家為戰爭準備工作服務,這就已經存在一定問題了。而如果是為美國軍方服務,那就更有問題了。不管怎樣,美國是侵略戰爭的發動者,而且有些情況下是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科學界必須時刻考慮到,自己的科研行為有可能造成怎樣的後果。

北德意志電台記者施圖隆茨說:"大多數大學過去對這類合作都進行了低調處理。"記者們是首先在一個美國的資料庫裡找到了相關訊息。

而這些訊息一經媒體曝光,反對黨立刻提出了批評。左翼黨人士戈爾克說:"這在過去竟然從來沒有公佈過,簡直是不可思議。"綠黨在聯邦議院的高校政策發言人格林(Kai Gehring)則要求大學對其第三方委託科研項目訊息實現透明公開:"只有把合同要點訊息公佈出來,才能使社會對有關科研項目的道德評價展開必要的討論。"

此外,德國政府也向科研機構委派一些軍事研究課題。目前,德國國防部透露,在過去三年中,平均每年支付了大約1000萬歐元的資金。而科研項目所涉及的學科相當廣泛,從防禦技術到社會科學都有。德國國防部拒絕透露更多的訊息,稱"出於軍事和民事安全的原因"不能公開細節內容。記者施圖隆茨希望,在這方面也能看到"更多的透明度"。

作者:Nils Naumann 編譯:雨涵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