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大國夾縫中,港台如何命運自主?

張平
2016年12月11日

川普试探中國的底線?北京將換一個更得力的特首?在大國政治操縱中,香港與台灣如何命運自主?

https://p.dw.com/p/2U6Gh
Hongkong Leung Chun Ying
梁振英宣佈不競選連任香港特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面對北京,美國比台灣更膽小》,作者艾倫-易卜拉希米安(Bethany Allen-Ebrahimian)認為,外交政策權威人士對川普接電話的詫異,反映出一種觀點,即美中關係非常脆弱,必須小心翼翼地對待,以防發生國際危機。但這可能是一個謬誤。自從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起,美中兩國關係就基本保持穩定,連天安門事件和1996年的台灣海峽危機(當時為應對中國挑釁性的導彈試驗,美國向台灣海峽派遣了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等事件,都沒有給兩國關係造成持久性損害。

文章說,中國對美國進行報復比較困難,在報復過程中中國將傷及自己。儘管所面臨的後果遠大於美國,但台灣並不那麼害怕站起來抵抗自己隔壁的龐然大物,不像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北美盟友那樣害怕。儘管面臨嚴峻的未來,台灣人將繼續慶祝在他們看來是自己來之不易、存在早就該得到的承認。與之相比,美國則顯得怯懦。

 

川普在試探中國的底線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習近平是否會吃下川普的"台灣誘餌"?》,作者范疇認為,中國近年來成為美國這個終極戰略目標的威脅者,但事實上中國目前的真實國力距離威脅美國還差得遠,但由於民族主義已經成了共產黨的兩大執政合理性基礎之一(另一基礎是經濟萬年成長不墜的民間信仰),使得當局不能不繼續鼓動"超英趕美"的社會情緒,不斷對內對外宣傳"再過幾年就能把美國怎樣怎樣"的高調。

 

作者認為,川普虽然已經贏了選舉,但他還在繼續執行競選策略,只是用中國這個對手取代了希拉蕊這個對手。如同競選時期,他不斷的在試探對手底線,以爭取下一步的策略縱深和彈性。川普应該會(至少在就任之前、甚至在就任之後)繼續再扔幾顆磅數更大的深水炸彈,直到美國測出北京在明年十九大之前的底線為止。但台灣不能誤會這是川普在替台灣測試中國對台灣的底線,川普要測的底線是中國對美國的忌憚到什麼程度,另外,川普团隊還得要測出亞洲其他國家對事態的反應。

Kombobild Trump und Tsai Ing-wen
"川蔡「通電話成功激怒北京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Wright/A. Pon

 

北京棄梁非因路線問題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梁振英時代的政治教訓》,作者劉細良認為,北京放棄梁振英,是出於治港政策需要,是要保住北京中央在特區最重要人事任命上的最終話事權,而不是梁犯上什麼重大政治錯誤。在共產黨政治中,梁的問題只是執行上過左,引起社會反彈,屬於落實問題,當中不存在路線問題。反港獨是中央訂下的政治工作目標,但擴大至打擊梁頌恆、游蕙禎以外的議員,則是落實政策上過左。

作者認為,由於不存在否定梁的政治立場,北京只是希望由更具政治手腕及能量的人去執行。而香港人主要不滿梁的個人激進作風,梁一旦棄選,主要矛盾已經解決,因此北京不會大幅改變對港政策。相信下屆政府會有政治舉措緩和社會對立矛盾,包括改善與泛民關係,發還回鄉證是雙方關係正常化第一步,而相信中聯辦會是另一個要處理的重大問題。北京要明白,中聯辦高調介入特區政治,只會矮化特首,削弱其權威,令特首失去港人支持,長遠而言不利特區政治穏定。

 

統一、分裂與命運自主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彭定康、葛劍雄:統一分裂歷史怎麼說?》,作者指出, 彭定康訪港時說"我不能改寫歷史,香港回歸中國別無選擇",有意無意之間"改寫"了他極力讚揚的"佔運"歷史,將之描繪為一個單純、純潔的爭取民主政改事件,忽略了運動提出的最響亮訴求:"命運自主"。佔運因這個訴求成為了分水嶺,演化出兩個政治意識流:民主自決、民族自決。

文章介紹大陸學者葛劍雄的觀點認為,在文明、自願、非暴力的條件底下,史上"中國"最大疆域之記憶體在的各民族散發力,並非漢文化的凝聚力可以駕馭。"中國"太大了,統一不是主流,分裂才是常態;要統一,惟有用暴力。文章指出,彭定康反港獨,與他在英國反對Brexit、反對英國本身存在的三個分離主義運動的主張一致。"有趣的是,英國夠民主、夠開放了,但境內的獨立運動並不因而稍斂,反而在2014公投小敗之後穩步增長","可見民主和獨立訴求,亦不必然如彭先生說的互相排斥"。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