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屈原成了統戰工具嗎?

摘編:張平2016年6月12日

端午節悼念屈原引發民族主義爭議。中國台商何去何從?香港能否「民族自決」?

https://p.dw.com/p/1J5As
China Drachenbootfest Whenzho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Photo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論《別再救屈原--官方民族主義的龍舟還要賽多久?》,作者溫宗翰認為端午節與屈原的關係,根本是一套"官方民族主義"的詮釋系統,用以強調官方立場的民族價值觀。端午起源其實與夏至有關,傳統端午節不僅被視為氣候轉折過渡的時節,同時也是冀求驅疫去惡的節日。

溫宗翰說,端午競渡在官方立場的操作下,本真性已然流失嚴重。真正民俗活動,需要一股地方社會自主籌辦的凝聚力,著重形式上的模式無法長遠深入民心。"龍舟劃了數十年,既救不到屈原,也喚不回大眾對民俗的熱情,反而有些不辦競渡之地,還保有一些古樸渡節的情致及信仰熱情"。

China Drachenbootfest Whenzhou
溫州的龍舟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PhotoPress

香港人如何過端午節?

香港大、中、小學學生組織,因不滿端午節儀式僵化,特地舉辦聯校端午論壇,探討港人應否為悼念屈原劃上句號。獲邀講者馮睎乾在《蘋果日報》發表評論《香港人該悼念屈原嗎?》,引述論壇發言。一位發言者說,"本土派主張悼念屈原去龍舟化,並非叫人遺忘屈原,這是事實。不悼念屈原,不代表不追求普世價值,何況忠臣烈士又豈止屈原?"

馮睎乾發言說,"屈原跟我說,……說端午節古已有之,原意是禳災驅邪,不是悼念他,請我們'勿忘初衷'。我認為,悼不悼念屈原,可以討論,但端午節假期是天打雷劈也不能取消的"。

中國台商與台灣新政

端午長假期前夕,在中國的台灣商人返回家鄉舉行座談聯誼活動,新總統蔡英文出席餐會並講話。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讓台商回來一起打拚》,指出台商的表現頗受關注。"對台灣政黨再度輪替很看不順眼的中國官方,多方施壓台商不要參加,以致北京等地若干大咖台商會長缺席,但出席台商人數反而踴躍","在與陸委會、海基會閉門會談,所言盡是業界經營實際問題及期盼政府協助,未提'九二'兩字"。

社論說,蔡英文號召台商回鄉打拚、全球佈局最值得強調。"台商對外佈局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中國這一籃,本來是對外投資的基本常識,偏偏二、三十年來眾多台商背道而馳,以致整體經濟產業飽嘗苦果。如今新政府倡言包括印度、東協的新南向,是必要之舉,且國際大環境相對有利;但有鑑於以往南向的教訓,新南向須積極行動,確實耕耘,長期經營,才足以有效開創新局"。

China L'Oreal Proteste in Hongkong
蘭寇事件再次激起香港人的憤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Favre

香港能否"民族自決"?

香港《明報》發表法律學者陳文敏文章《民族自決》,認為1961年香港被聯合國列入殖民地之列,但在1972年由於中國的反對而將香港剔除於該表列,這令香港失去獨立自治的機會。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佈,香港人被排除於中英談判,令香港第二度失去行使民族自決的機會,隨後香港人參與制定《基本法》,回歸十多年亦無重提民族自決,當普遍大部分人均認同香港為中國的一部分時,除非香港人權受到嚴重侵犯,否則外在的民族自決權可能因而喪失。"民族自決權表示香港人有權參與制定年後的體制,較有意義的民族自決的焦點是在承認中國作為主權國的基礎上,爭取更高度的自治權和民主體制"。

隨後《明報》發表王慧麟的回應文章《你的故鄉 我的本土 他的分裂》,認為國際法不斷演進,有關"分裂"是否屬於天賦權利的討論,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從加拿大最高法院討論魁北克公投獨立的法律案件之中可見,有關分裂的國際法律理據,相當豐富。"現時,溫和泛民青年的內部自決之主張,仍是國際法上,自決權解釋的主流。但假如北京長期不願意給予香港人充分的自決權利,那麼部分香港人就有足夠理由,要求外部自決,決定香港的政治地位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