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誰是一下個「慶豐包子」?

摘編:張平2016年5月15日

張德江晚宴請柬為什麼像簽證申請表?中國中產階級如何擺脫自我捆綁?世界衞生組織被中國政府操控?

https://p.dw.com/p/1Io7m
China Kommunistische Partei Kandidat zum Politbüro Zhang Dejiang
張德江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主管香港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將於下周「視察」香港,時評人潘小濤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這不是請柬而是招降書》,認為「視察」二字及其晚宴安排,凸顯張德江此行主要目的是「以官威壓港人、以一國壓兩制」。

潘小濤說,參加一場晚宴被要求填寫很多個人資料,真是荒謬,將一場禮節性宴會變成對嘉賓們的羞辱。而赴宴精英都不敢反抗。「為了讓港人特別是本土派看到張的官威,可以預見這種君臨天下的安排,還會在那三天行程中表露無遺」。

香港人走不出的困境

台灣學者林泉忠在《明報》發表文章《「香港人」——新生身份認同的試煉》認為,如果說「九七回歸」決策過程中的「住民缺席」,為日後香港本土社會尋求「命運自主」的抗爭埋下伏筆,那麼1980年代香港社會面對的「九七」恐慌則直接導致已經萌芽的香港本土意識浮上枱面。「港人治港」構思的提出,「意外」地刺激了「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浮現。

林泉忠認為,時下掌控香港的當權者正在面臨的兩大課題,近為如何解決「普選」死局後持續至今社會撕裂、躁動不安、看不到前景的困局;遠則是在「自主」與「自決」的訴求逐漸主流化的趨勢下,如何思考穩住民心,回應已開始浮現的「第二次香港前途問題」與議論中的「2047香港自決」的訴求。香港年輕世代的本土抗爭力量只會愈來愈激烈,香港也將永遠走不出困境。

中產階級無法撼動自身

中國作家慕容雪村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指出,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離開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也希望紮根海外。為了阻止資本與人員外流,中國當局幾乎窮盡了所有可用的辦法。用人民幣換購外幣正變得越來越艱難,更艱難的則是把錢匯出中國。許多大學教師、最低層的官員也被強迫交出護照。

慕容雪村指出,太多中產階級受益於當前的體制。近期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有將近半數的城市中產都是政府職員或國企員工。他們的焦慮最終指向一個他們不可能撼動的事物:他們自身。「他們知道,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適和不安大都指向這個一黨獨裁的政治制度,但同時他們也知道,正是這個制度給他們提供了體面的生活和優厚的待遇」,不願意看到任何制度性的改變。

兩岸和平並未實現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政治學者殷俊文章《和平穩定並非理所當然》認為,希望兩岸關係不變差甚至更好,這固然是一種良好的希望。但是這種希望並不符合現實,「兩岸真正的和平穩定並未實現,而現有的相對和平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情形下,兩岸徹底解決政治問題為時尚遠,甚至建立可持續的和平(例如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的簽訂和平協議)也並不容易。

文章說,許多台灣人特別是民進黨人士,對這一現狀的珍貴性和脆弱性,卻缺乏足夠的認識。「兩岸關係目前仍在和平穩定的軌道上運行,但是否還能運行下去則取決於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岸政府和民眾的共同作為」。

世衛組織「很不衞生」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台灣不是慶豐包子》,認為世界衞生組織幹事長陳馮富珍和中國裡應外合,打壓台灣。「世衛組織被這種幹事長玩成這樣,真的很不衞生」。同時,馬英九「不是中國籍卻有中國夢」,「巴不得把台灣釘上中國版圖,讓即將上任的新政府失去國際空間」。

社論認為,新政府不必任人宰割,主流民意既已表達認同台灣,執政者便有捍衛獨立現狀的責任與後盾。「中國想趕盡殺絕台灣,也要慎防『物極必反』的回力棒」。社論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及《反分裂國家法》均不可取代《三藩市和約》,「台灣不是慶豐包子,想吃就吃,國共繼續玩只會逼出台灣地位的原形」。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