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相互仇視的"親戚"

2013年7月26日

北韓和韓國之間關係複雜。先是朝鮮半島被迫一分為二,一場殘酷的戰爭緊隨其後。兩個國家的制度競賽隨著蘇東解體落下帷幕。缺乏和解的南北雙方,統一大概還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https://p.dw.com/p/19DZ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全世界範圍最後一處可以觀察到冷戰的地點在朝鮮半島的"三八線"。在位於板門店的邊境哨卡,北韓軍人不時地通過望遠鏡觀察南方的動向。幾米外的距離,戴著墨鏡身穿防彈背心的韓國士兵叉著腿站著,雙臂交叉抱在胸前。

邊境線上幾座鐵皮簡易房被漆成白色或者藍色。南北北韓被一條白色水泥台階分隔開來。一名北韓軍官指著擺在中間一座鐵皮房子裡的桌子說:"60年前在這張桌子旁進行了停戰談判。我們坐在這邊,美國人坐在那邊。"現在這座房子南北雙方可以輪換進入。那名軍官繼續講道:"談判的過程中雙方也相互指責,討論很激烈。這張桌子就剛好擺在邊境線上。"

南北邊境線上彌漫的特殊氣氛象徵了半島上兩個國家間的緊張關係。沿著邊境線設立的4公里長的非軍事區只有持有停戰委員會許可的人才能進入,在這片區域生長著一些珍稀動物和植物。但是在這片非軍事區之外,南北雙方都駐守了數十萬軍人,修建了大量的崗樓,布下地雷和阻止坦克前進的路障。

北韓擁有的重武器和多級導彈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幾個小時內將韓國首都首爾夷為平地。儘管有這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首爾仍然居住著2000萬人口,佔韓國人口總數的40%。年輕一代已經忘了,朝鮮戰爭之後這兩個國家間相互仇視曾達到怎樣一種程度。

Flash-Galerie Korea Krieg 1950 1953
三八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50年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曾利用史達林進行黨內清洗的手段鞏固自己的獨裁統治。1960年韓國爆發"4.19"革命運動,總統李承晚下台。此時平壤方面受到越南戰爭的啟發,趁機試圖策動南方實現武裝顛覆。進入到70年代後半程,北韓對韓國開展的武力襲擊頻率之高,有一些歷史學家甚至將其稱之為"第二次朝鮮戰爭"。

1968年,31名北韓武裝特工潛入韓國首都試圖刺殺韓國總統朴正熙。美國"普韋布洛"號( Pueblo)間諜船及時截獲了這一消息,北韓特工的刺殺行動未遂。幾個月後,120名北韓人來到韓國東部沿海地區,在村莊裡徵召游擊隊戰士。

"和平"共存

讓北韓人失望的是,韓國的"勞苦大眾"不願意拿起武器。普通韓國人頭腦中存在著"反對共產主義"的觀念,而且對北方描述的"勞動天堂"持懷疑態度。70年代初,金日成在政策上來了個180度大轉身。1972年7月,南北雙方發表關於南北和平統一的聯合聲明,也稱"七四聯合聲明"。這雖然只是一種措辭上的"統一願望",但卻為兩國關係確立了框架。

南北雙方直至今日都堅持互不承認的路線,但是1972年以來雙方開始在多個層面上取得接觸和聯繫。即便如此,北韓方面並沒有停止針對韓國的武力襲擊。1983年,北韓特工在時任韓國總統的全斗煥訪問緬甸之際,對其實施炸彈襲擊。全斗煥倖免於難,但是爆炸案卻造成19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韓國內閣成員。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前一年,北韓製造韓國客機爆炸案,導致115人死亡。2010年韓國海軍天安艦突然爆炸沉沒,韓國方面指責北韓方面炸沉了天安艦。

80年代末期,隨著蘇東的解體朝鮮半島上的制度競賽也隨之結束。沒有了蘇聯的經濟援助以及同經濟互助委員會之間的經濟往來,北韓的計劃經濟很快陷入死胡同。錯誤的農業政策和特大洪水造成北韓90年代中期發生大規模飢饉災難。而這個時期的韓國已經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發達國家,擁有像現代、LG、三星等全球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也是在這個階段韓國在政治上慢慢地過度到民主制度。

韓國方面的經濟強勢和北韓方面的潛在軍事威脅一直影響著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雖然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提出的"陽光政策"為南北的接近帶來一些希望,但是2000年金大中和金正日舉行會晤帶來的歡欣鼓舞的氣氛很快就消散了。北韓醉心於自己的"發展路線":發展核武和導彈既是威脅的手段,也是敲詐的手段。李明博當選韓國總統後對北韓採取強硬路線。他的繼任朴槿惠卻希望在朝鮮戰爭結束60年後的今天重新對北韓採取接觸政策。

作者:Martin Fritz 編譯:洪沙

責編:李魚